口唇反卷、口张气直、口如鱼口、颤摇不定、口不复闭等,均属危重证候。
出《广西本草选编》。为紫薇花之别名,详该条。
见《本经逢原》。为蒲公英之别名,详该条。
见《分类草药性》。为乌桕木根皮之别名,详该条。
证名。见《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指神思不定,慌乱无主。《医林绳墨》卷三:“恍者,疑而未定之象;惚者,似物所有之谓。”多因七情内伤,外邪内干,心气不足,心血虚亏所致。治宜养心安神。用朱砂安神丸、养
【介绍】:见何金琇条。
股(大腿)的外侧。《素问·骨空论》:“股骨上空在股阳,出上膝四寸。”
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三。古代对接生员的称呼。
病名。又称脾肾泄。指五更泄之因脾肾虚弱者。《丹溪心法·泄泻》:“但得日间上半夜无事,近五更,其泻复作,此病在肾。俗呼为脾肾泻。分水饮下二神丸及椒朴丸,或平胃散下小茴香丸。病久而重,其人虚甚,宜椒附汤。
病证名,指小儿痰嗽而喉中有痰鸣声响者。清·余梦塘《保赤存真》:“小儿病易动痰。风盛者,咳嗽必紧,痰不易出;火盛者,痰滑而稠;脾虚者,痰稀而白,或睡中觉有痰响,醒则不觉有痰,此虚痰往来也。”治宜利气化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