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秘制太和丸

秘制太和丸

《萧山竹林寺妇科秘方考》方。制香附、制苍术藿香防风前胡苏叶、薄荷叶厚朴草果、姜半夏乌药陈皮、焦麦芽砂壳、炒枳壳、焦山楂各四两,白蔻仁木香茯苓川芎羌活白芷甘草各三两。为细末,面糊为丸,弹子大,每服一丸,日二、三次。治月经不调经行腹痛,腰痠带下,骨节疼痛,胸闷食少,停经腹胀脾虚泄泻,积年不孕等症。

猜你喜欢

  • 钱仲阳

    【介绍】:见钱乙条。

  • 烂喉丹痧

    病名。《疡科心得集》卷上:“夫烂喉丹痧者,系天行疫疠之毒,故长幼传染者多。”即烂喉痧。详见该条。

  • 澄茄根

    见《四川中药志》。为豆豉姜之别名,详该条。

  • 灰中黑滑苔

    舌淡灰色,中间有滑苔数点,黑如墨汁。为邪热传里,内挟宿食,宜表里双解,可用大柴胡汤(见《伤寒舌鉴》)。

  • 肺肾阴虚

    参肺肾两虚条。

  • 许仁则

    【生卒】:八至九世纪【介绍】:唐代医家。籍贯不详。撰有《子母秘录》十卷,佚。唐宋医家的著作如《外台秘要》、《证类本草》等多引用该书内容。

  • 外感痢疾

    病证名。见《症因脉治·痢疾论》。为寒湿痢、湿热痢、燥热痢、疫痢的总称。详各条。

  • 六译馆医学丛书

    《六译馆丛书》的一部分。廖平撰辑。刊于1913~1923年。作者辑录和收集了多种古典或古佚医籍,并对其中的不少著作内容进行了考释、整理和评注。包括《黄帝内经明堂》、《黄帝内经太素诊皮篇补证》、《杨氏太

  • 溃疡丸三号

    见《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天津南开医院)。乌贼骨15克,川楝子、延胡索、赤芍药各9克,桃仁6克,蒲黄3克。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9克,每服一丸,日二至三次。治瘀血型溃疡病,症见痛有定处,痛如针刺,

  • 气郁怔忡

    病证名。《不居集》卷二十二论气郁怔忡:“失意之人,怀抱抑郁,气生痰涎,涎与气搏,心神不宁,脉必沉结,或弦者是也。”治宜疏肝和营,解郁化痰。用逍遥饮、益营汤、温胆汤等方。参见怔忡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