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穴位磁疗法

穴位磁疗法

利用磁场作用于人体经络穴位的一种治疗方法。又称磁穴疗法经络磁场疗法等。具有镇静、止痛、消炎、降压等作用。操作时,使用不同大小、强度的磁片或磁珠置放在有关穴位表面,以产生恒定磁场。临床上对于局限于浅部的病变,可以用单置法,即只用一块磁片,将其极面正对治疗部位;为了使磁力线充分穿过治疗部位,可以用对置法,即将两块磁铁片的异名极面以相对方向贴敷到治疗穴位上,如内关外关内膝眼外膝眼等;也可以用并置法,即用相距较近的穴位,根据同名极相斥的原理,可使磁力线深达内部组织器官。磁疗剂量,一般年轻壮实者用中、大剂量(4000~6000GS;6000GS以上),反之用小剂量(4000GS以下)。但对白细胞总数在4000以下、急性严重疾患、体质极度衰弱、皮肤溃破或经初次磁疗后有明显副作用者忌用。

猜你喜欢

  • 近觑(qù 区)

    病名。觑,看视意。近觑,指近视的病证。《审视瑶函》:“久视伤睛成近觑。”即能近怯远症。参见该条。

  • 上举通臂

    推拿手法。见杜自明《中医正骨经验概述》。一手按于病人肩后部,另一手握住肘上部,提臂上举。适用于肩部寒凝气聚等症。

  • 终始

    《灵枢经》篇名。本文强调针刺之道,须明脏腑、阴阳、经脉、气血运行的终始,故名。内容叙述人体气血终而复始的周转循环,是以十二经脉为系统,并论述从寸口脉测候五脏之阴,从人迎脉测候六腑之阳的诊断方法。最后讨

  • 肾胀

    证名。胀病之一。《灵枢·胀论》:“肾胀者,腹满引背,央央然腰髀痛。”《医醇賸义·胀》:“肾本属水,寒气乘之,……故腹满引背,时形困苦,腰髀痛则下元虚寒,营血不能流灌也。当温肾祛寒,温泉汤主之。”参见胀

  • 钩丁

    见《陕西中药志》。为钩藤之别名。详该条。

  • 西伯利亚白刺

    见《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为卡密之别名,详该条。

  • 狂汗

    证名。见《温疫论》。是瘟疫、温热病欲作汗解时的症候。多见于体质充盛之人,阳气冲击,不能顿开,故忽然狂躁,坐卧不安,少时大汗淋漓,邪从汗解,脉静身凉而愈。

  • 乌龙摆尾根

    见《湖南药物志》。为乌泡刺根之别名,详该条。

  • 肝损

    五脏虚损之一。又称损肝。《难经正义》:“肝藏血而主怒,怒则伤肝,肝损者宜缓其中,即经所谓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之义。”《难经·十四难》:“四损损于筋,筋缓不能自收持。”《杂病源流犀烛·虚损劳瘵源流》:“

  • 气虚淋

    气淋之一。指淋症因气虚所致者。《证治准绳·淋》:“气虚淋,八珍汤加杜牛膝、黄芩汁煎服。老人气虚亦能淋,参、术中加木通、山栀。”参见气淋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