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新修本草》。为栗毛球之别名,详该条。
见《贵州民间药物》。为球兰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见张琰条。
即颈项。详该条。
病名。即膈消、上消。《兰室秘藏·消渴门》:“高消者,舌上赤裂,大渴引饮,《逆调论》云心移热于肺,传于膈消者是也。以白虎加人参汤主之。”参见上消、膈消条。
骨名,即骶骨。《伤科汇纂》卷二:“男女腰间,各有一骨,大如掌,有八孔,……即方骨也,”“……方骨一节,在尾蛆骨之上。”
【介绍】:明儿科医家。字恭叔。继家学,於1480年由江西南昌客居湖北罗田,医术大行。尝剖析钱乙、陈文中治痘之别。取无伐天和,无翼其胜之义。以精于痘科诊治而闻名。子万全,承家学,搜其平日医论,编入《万密
①见《江苏药材志》。为杜衡之别名。②出《神农本草经》。为菥蓂之别名。各详该条。
见《分类草药性》。为白毛藤之别名,详该条。
见《四川中药志》。为雪莲花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