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红硬舌

猜你喜欢

  • 中毒性痢疾

    是一种具有强烈的传染性疾病。临床以发病急骤,高热,昏迷,抽搐,开始多无脓血便为其特征。多发于夏秋两季,常见2~7岁小儿。由于疫毒之邪从口而入,湿热蕴伏肠胃所致。可出现邪毒旺盛的闭证,同时又可伴随正气虚

  • 暴惊

    病证名。小儿突然发惊、啼哭,形气欲脱者,多由小儿气怯,猝见生人,异物,或闻大声巨响,以致精神闷乱,气逆痰聚而致。治以镇惊安神为主,如秘旨安神丸。

  • 痒树棵

    见《云南中草药选》。为漆大姑之别名,详该条。

  • 大腹绒

    见《中国药学大辞典》。为大腹皮之处方名,详该条。

  • 臭毒头痛

    病名。臭,古通嗅。指因嗅吸污毒气体而引起的头痛。见《证治准绳·头痛》。《杂病源流犀烛·头痛》:“有臭毒头痛,必烦闷恶心,宜炒香附一味煎。”亦有兼腹部疼痛。宜辨别毒气性质进行救治。参见头痛条。

  • ①通利之意。《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太阳病,小便利者,以饮水多,必心下悸。小便少者,必苦里急也。”②病证名。指泄泻。《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参见泄

  • 病名。出《素问·大奇论》等篇。是一种发作性神志异常的疾病。又名胎病,说明《内经》早已指出病因中的遗传因素。古代痫、癫二字通用,故痫亦称癫(见《景岳全书·癫狂痴呆》)。《千金要方》称为癫痫。俗名羊痫风。

  • 崩漏

    病证名。见《济生方》。亦名崩中漏下。崩,指不在经期突然阴道大量出血,来势急骤,出血如注,漏是出血量少,淋沥不止,或经期血来,量少而持续日久不止者,前人以其出血淋沥不断,如器之漏,故名。在发病过程中,两

  • 缓脉

    脉象之一。一息四至,来去怠缓。若脉来和缓均匀,为平脉;若脉来弛缓松懈为病脉,多见于湿证或脾胃虚弱。《脉诀汇辨》:“缓为胃气,不止于病,取其兼见,方可断证。浮缓伤风,沉缓寒湿,缓大风虚,缓细湿痹,缓涩脾

  • 红脉不通

    见《世医得效方》卷十五。即经闭,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