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经行昏厥

经行昏厥

病名。指经行突发昏厥,片刻即醒,无后遗症的病症。常见有气脱气郁血脱血瘀暑厥所致。气脱者多因素体气血虚弱,经行期疲劳过度或悲恐所伤,气虚下陷清阳不升,症见经期眩晕昏厥,面色苍白,四肢厥冷,汗出淋漓,气息微弱,治宜补气回阳救脱,方用四味回阳饮(《景岳全书人参附子、炮姜、干姜)加减。气郁者多因平素精神紧张,经期又因恼怒或惊骇,致气逆于上、壅塞心胸、蒙闭清窍,症见经行突然昏厥,四肢厥冷、牙关紧闭,两手握拳,小腹胀痛,治宜开郁顺气,方用五磨饮子(《医方集解》:乌药沉香槟榔枳实木香)加石菖蒲。血脱者多因经血暴下失血过多,气随血脱,症见经血暴下,突然昏厥,面色白,唇淡无华,治宜养血固脱,方用胶艾四物汤加人参、黄芪。血瘀者因血行不畅,气机不利,症见小腹疼痛剧烈,痛甚则冷汗淋漓,甚四肢厥逆,昏厥不省人事,面色青白,治宜活血行瘀理气调经,方用通瘀煎(《景岳全书》)加减。暑厥者多因炎夏行经量多,或烈日下久立,汗过多,耗伤气血,腠理不固,暑邪乘虚而入致昏厥,症见突然昏倒,面色苍白,或身热面赤,治宜解暑开窍,将病人速抬至阴凉处,急用紫雪丹牛黄清心丸,苏醒后可服白虎加人参汤(《伤寒论》)加石斛、生地,汗出多者加用生脉饮

猜你喜欢

  • 索择

    证名。出《素问·阴阳别论》。即皮肤粗糙,干枯无泽。

  • 血寒经迟

    见《景岳全书·妇人规》。即血寒经行后期。详该条。

  • 三焦辨证

    温病辨证方法之一。是清·吴鞠通根据前人经验,按温热病传变情况,划分为上焦、中焦、下焦自上而下的三个阶段,并作为辨证施治的提纲。初期属上焦肺、心包病变。手太阴肺病有发热恶寒、头痛、汗出而咳等。手厥阴心包

  • 肝疳

    五疳之一。出《颅囟经》卷上。又名筋疳、风疳。《证治准绳》引杨氏云:“肝疳者由乳食不调,肝脏受热所致也。”主要症状为面目、爪甲发青,眼涩不能睁开,昏暗雀盲成为疳眼(详疳眼条),同时伴有肚大筋青,体瘦,大

  • 笠泽居士

    【介绍】:见施沛条。

  • 狗咽

    病名。见《诸病源候论》卷三十:“喉内忽有气结塞不通,世谓之狗咽,此由风热所作,与喉痹之状相似。”似指因各种咽喉疾患(如喉痛、喉痹等)所致之气道阻塞于咽喉,而呼吸声如狗喘之状。治宜疏风宣肺,清热利咽。可

  • 妊娠咽痛

    病证名。见《叶氏女科证治》卷二。亦名胎前咽干痛,多因孕妇胃中积热,或有痰涎所致。宜清胃化痰。方用升麻桔梗汤(升麻、桔梗、甘草、元参、防风),或东垣凉膈散(方见妊娠咽喉痛条)。

  • 九步香

    见《浙南本草新编》。为隔山香之别名,详该条。

  • 食滞脘痛

    证名。指饮食停滞所致的胃痛。《类证治裁·胃脘痛》:“食滞脘痛,必暖腐,香砂枳术丸加半夏曲。”《张氏医通》卷五:“食积作痛,保和丸。”《医宗己任篇·四明心法》:“食痛者,胸膈按之痛甚,勺水不入,兼大便闭

  • 睑胞

    解剖名。见《银海精微》。即眼睑。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