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岭南采药录》。为樟柳头之别名,详该条。
见《东北植物药图志》。为白头翁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唐代女道士、医家。撰有《胡愔方》2卷,又撰《黄庭内景五脏六腑图》1卷,已佚。
出《本草拾遗》。为狼把草之别名,详该条。
见《江苏南部种子植物手册》。为救必应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见倪朱谟条。
即金蟾散第一方,见金蟾散条。
病证名。《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三:“夫产水血俱下,脏腑血燥,津液不足,宿挟虚热者,燥竭则甚,故令渴。”症见口燥,干渴。治宜生津止渴。用加减竹叶汤(人参、麦冬、生地、花粉、炙草、粳米、淡竹叶)。
痢疾的古称。见《千金要方》卷十五。因痢下脓血粘腻,排便滞涩难下,故名。《景岳全书》卷二十四:“痢疾一证……因其闭滞不利,故又谓之滞下。”多由湿火、气食积滞所致。《医学入门》卷五:“湿火滞于肠中,故名滞
见《杂病源流犀烛·内伤外感门》卷二十一。即薄荷汤,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