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垂珠
即耳垂。形容耳垂之垂下如珠状,故名。
即耳垂。形容耳垂之垂下如珠状,故名。
指五脏所分属面部的各个部位出现的病色,若深陷入骨的征象。《灵枢·五色》:“五色之见也,各出其色部,部骨陷者,必不免于病矣。”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野棉花根之别名,详该条。
又称滋阴解表。是对素体阴虚而患外感表证的一种治法。症见心痛身热、微恶风寒、无汗或有汗不多、咳嗽心烦、口渴咽干、舌赤脉数等,处方由养阴药与解表药组成,如加减葳蕤汤。此方发汗而不伤阴,养阴而不留邪。
①出《针灸甲乙经》。即归来,见该条。②出《外台秘要》。即承泣。见该条。
病名。见《症因脉治》卷三。又名胞痹。详该条。
经脉名称之一。包括手少阳三焦经和足少阳胆经。与厥阴经互为表里。《素问·阴阳离合论》:“厥阴之表,名曰少阳。”因位于半表、半里,有转输内外的枢纽作用,故有“少阳为枢”之说。参见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条
出《肘后方》卷五,即旋耳疮,详该条。
病名。出《外科大成》卷二。即狐臭。详该条。
痰质胶粘浓稠难咯,色白带黄,多属肺热。
出《神农本草经》。指两种药物同用可能产生毒性或副作用。如乌头反半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