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外奇穴名。位于耳垂前0.5~1寸。在咬肌中。正当面神经颊支,上前方有腮管;深部有咬肌动、静脉分支。主治面神经麻痹,腮腺炎,口腔溃疡等。斜刺或沿皮刺0.5~1寸(图100)。图100
①六淫病邪中的风、暑、燥、火等四种邪气。因其致病多表现为阳热证候,易伤阴津,故名。②侵犯阳经的邪气。
即实脾散,见该条。
证名。筋惕肉瞤的别称。见《伤寒论大全》卷二。详筋惕肉瞤条。
参见许氏幼科七种条。
出《神农本草经》。指两种药物同用可能产生毒性或副作用。如乌头反半夏。
推拿手法名。见杜自明《中医正骨经验概述》。以腋部夹紧患肢的腕部向后牵拉,一手托住患肘鹰嘴部,另一手挟置患肩并缓稳柔和地向前推。适用于肘部疾患。
见《贵阳民间药草》。为绛梨木子之别名,详该条。
见萧步丹《岭南采药录》。为龙船花之别名,详该条。
见《救荒本草》。为小蓟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