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云南中草药》。为白花丹之别名,详该条。
古病名。指水邪流于肠胃,上及肺部之疾患。症见行走时肠鸣,喘不得平卧者。《素问·气厥论》:“肺移寒于肾为涌水。涌水者,按腹不坚,水气客于大肠,疾行则鸣濯濯,如囊裹浆,水之病也。”王冰注:“肺藏气,肾主水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三。即顶门痈。详该条。
病名。出《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二。即丹毒。见该条。
病名。《疔疮要诀》:“此疔生在笑缝中。”位在鼻翼两旁。即鼻疔。参见鼻疔、迎香毒条。
治则。出《素问·至真要大论》。即实者泻之。对邪气亢盛、正气未虚的病证用攻逐泻下的方药或针刺泻法治疗。
证名。指由阳邪盛实致四肢动作、步履失常。《素问·阳明脉解篇》:“四肢者,诸阳之本也,阳盛则四肢实。”《类经·阳明病解》:“阳受气于四末,故四支为诸阳之本,阳邪刚盛,故步履变常也。”
新出土古佚医学帛书。撰人未详。约为秦以前的作品。1973年于湖南长沙市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帛书之一。全文约百余字,主要是有关诊断学上鉴定死亡征候的论述。
病证名。①悲极气噎,哭不成声音,称失声。②禁不住发出了声音,脱口而出者,也称失声。③即失音,例如《秘传证治要诀及类方》卷十:“有声音不出之人,服冷剂愈失声。”参见瘖、喉瘖等条。
儿科医方书。朝鲜族李常和著于1918年。着重阐述麻疹的一般临床症状、麻疹的预防及临床治疗。载方86个。东西医学研究会出版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