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名。指头部胀重不适的感觉。可因外感或内伤引起。外感多因湿热蒸郁所致。《伤寒绪论·头胀》:“头胀者,气虚火炎也。冬温、风温、温病、热病、时行、中暍、中暑,多有头重胀痛,皆是湿热火气内燔,慎不可用发散药
经外奇穴名。出《千金要方》:“灸猥退风半身不遂法:先灸天窗……次手髓孔,腕后尖骨头宛宛中。”近代《针灸经外奇穴图谱》云即阳谷,属手太阳小肠经穴。
拔罐法的古代名。出《本草纲目拾遗》卷二。详火罐法条。
五脏六腑的统称。《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列别藏府。”
出《神农本草经》。为甘草之别名,详该条。
儿科五脏病证治之一。肺为娇脏,主气之宣发肃降。《育婴家秘》:“肺最居上,为脏腑之华盖,息之出入,气之升降,必由之路,故主气。”寒热伤肺,则气逆,为喘为咳。因于寒者,麻黄汤主之;因于热者,宜泻白散;肺热
见经络感传现象条。
经穴别名。出《备急千金要方》。即风府,见该条。
见《南方草木状》。为沉香之别名,详该条。
即膈。《伤科补要》:“膈者,胸下腹上之界内之膜也,俗名罗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