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肢节肿痛

肢节肿痛

四肢关节肿胀疼痛。多因风、寒、湿、热侵袭或瘀阻经络所致。《张氏医通·身体痛》:“肢节肿痛,痛属火,肿属湿,盖为风寒所郁,而发动于经络之中,湿热流注于肢节之间而无已也。”《丹溪心法·肢节痛》:“如肢节肿痛,脉滑者,当用燥湿,宜苍术南星,兼行气木香枳壳槟榔,在下者加汉防己。若肢节肿痛脉涩数者,此是瘀血,宜桃仁红花当归川芎大黄微利之。”《杂病源流犀烛·诸痹源流》:“有肢节肿痛,日夜无已时者,宜没药散虎骨丸。”

猜你喜欢

  • 广肠

    包括乙状结肠和直肠。《灵枢·肠胃》:“广肠传脊,以受回肠,左环叶脊上下,辟大八寸,径二寸寸之大半,长二尺八寸。”《证治要诀》:“广肠,言其广阔于大小肠也。”

  • 唐秉钧

    【介绍】:清代医家。字衡铨。上海人。为唐千顷(桐园)之子,亦精医,撰有《人参考》一书(1778年刊行),另有《内经要语》一书,未见刊行。

  • 蛤蟆浆

    见《中药材手册》。为蟾酥之别名,详该条。

  • 相生

    五行学说术语。借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之间互相滋生和促进的关系,来说明脏腑相互协调的生理现象。其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肝(木)生筋,筋生心(火),

  • 涌吐

    即吐法。详该条。

  • 医话丛存

    医话著作。丁福保编,刊于1910年。本书汇辑作者历年所集之医话、医学史料。包括外国传教士在华行医事迹、近代早期医学考试、近代第一位西医黄宽事迹、北里柴三郎信函等,均为研究近代医史之珍贵资料。

  • 薢宝叶

    出《汉英韵府》。为破布叶之别名,详该条。

  • 断弓弦散

    即失笑散第一方,见失笑散条。

  • 少理

    皮肤上细小的皱纹。《灵枢·阴阳二十五人》:“面多少理。”

  • 虚斑

    病证名。亦称阴证发斑。多由房劳过度,内伤脾肾,外感风寒而致。《重订通俗伤寒论·伤寒兼证》:“若先由房劳太过,内伤肾阴,及凉遏太过,内伤脾阳,一减退或消失者。”《圣济总录》卷一百十四:“虚聋者肃肃作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