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肺痿

肺痿

病名。①肺叶枯萎所致的病证。一作肺萎。有虚热虚寒之分。《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热在上焦者,因咳为肺痿。肺痿之病,从何得之?师曰:或从汗出,或从呕吐,或从消渴,小便利数,或从便难,又被快药下利,重亡津液,故得之。……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其人不渴,必遗尿小便数,所以然者,上虚不能制下故也,此为肺中冷,必眩,多涎唾。”虚热者,症见咳声不扬,吐稠粘涎沫,口干咽燥,气急喘促形体消瘦,或见潮热皮毛干枯,舌干红,脉虚数等。治宜滋阴润肺,清热生津。选用举肺汤元参清肺饮麦门冬汤清燥救肺汤、紫苑散等方。虚寒者,症见形寒,神疲,唾涎沫,口不渴,小便数,舌质淡,脉虚弱等。治宜温肺益气。选用甘草干姜汤,或人参白术茯苓等药。②传尸之一种。《外台秘要·传尸方》:“传尸之疾……气急咳者,名曰肺痿。”参见传尸条。③皮毛痿。《医宗必读·痿》:“肺痿者,皮毛痿也。”参见皮毛痿条。

猜你喜欢

  • 白桃树

    见《上海常用中草药》。为丝棉木之别名,详该条。

  • 幼科要略

    书名。2卷。清·叶桂撰于十八世纪中期。本书对小儿的一些杂病如伏气、风温、夏热、厥逆、疳、胀、痧疹、惊等的辨证和方药作了简要的叙述。后经周学海补注增订,辑入《周氏医学丛书·二集》中。

  • 三鲜饮

    《医学衷中参西录》方。鲜茅根、鲜藕各120克,鲜小蓟根60克。水煎服。治虚劳,痰中带血,兼有虚热者。

  • 六脏

    ①指心、心包络、肝、脾、肺、肾(《此事难知》卷上)。②指心、肝、脾、肺、肾(左肾)、命门(右肾)。《难经·三十九难》:“五脏亦有六脏者,谓肾有两脏也,其左为肾,右为命门。”

  • 去恶平胃散

    《医醇賸义》卷四方。当归、川芎、桃仁、陈皮、炒苍术、厚朴、砂仁各一钱,炮姜、木香、降香各五分,山楂炭三钱,苏木三分。水煎服。治新产之后,恶露上冲于胃,胸脘痞满,时时作哕。

  • 冷热利

    病证名。冷热之邪相杂损伤胃肠而致的腹泻,又名冷热泻。《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七:“小儿先因饮食,有冷气在肠胃之间,而复为热气所伤,而肠胃宿虚,故受于热,冷热相交,而走下利,乍黄乍白,或水或谷,是为冷热利也

  • 利气

    即行气。详该条。

  • 唐千顷

    【生卒】:十八世纪【介绍】:清代医家。字桐园。上海人。曾入太学,好经术,兼精医学,撰有《大生要旨》一书(1762年刊行),为妇产科专著,流传较广。

  • 痘烂

    证名。见《医宗金鉴》卷七十六。指因痘毒过盛,继发感染而成。其证患处破烂,脓水淋漓,甚则蔓延遍体。治疗用茶叶适量,开水浸泡后湿敷。

  • 丫痈

    病名。出《疡医大全》卷十九。即手丫发。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