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胎虚不安

胎虚不安

病证名。见《叶氏女科证治》卷二。指孕妇素体虚弱,孕后气血不足,而致胎虚不安。宜补脾益气养血安胎。以胎元饮为主。若心气虚者,症见烦躁心悸失眠,用归脾汤;若肝肾阴虚者,症见急躁易怒,头痛眩晕耳鸣,腰膝痠软,宜调补肝肾,用左归饮,或固阴煎;若脾肾阳虚,症见腹胀肠鸣泄泻,倦怠畏寒带下清稀,肢冷,宜温阳健脾,养血安胎,用秘元煎,或菟丝煎;若气血俱虚者,宜补气养血,用八珍汤,或十全大补汤

猜你喜欢

  • 肝气逆证

    证名。指肝脏气机不和,出现上逆或横逆等证候。《圣济总录》卷四十一:“肝气逆则面青多怒。”《类证治裁》卷二:“胁痛吐血者,肝气逆也,化肝煎。”又卷三:“怒郁伤肝气逆,解肝煎。”《西溪书屋夜话录》谓肝气逆

  • 闻人规

    【生卒】:十三世纪【介绍】:宋代儿科医生。槜李(今浙江嘉兴)人。因念小儿之疾苦,惟疮疹皆不可免,而治疗之间,毫发一差,死生随异,乃广求古人之议论,证以己所闻见,撰成《痘疹论》3卷。

  • 黄色比吉经函

    藏医书。比吉·赞巴希拉著于八世纪中叶。全书以论述人体解剖测量、脉诊的技术为主,兼论多种疾病的治疗方法。此书著成后,由作者献给藏王赤松德赞,改名为《佑王长寿经》,珍藏于王宫内,已佚。

  • 存存斋医话稿

    书名。清·赵晴初撰。原5卷,现存2卷。全书共74则医话,不分类别,不拘体例,不立标题。记其所见所闻及心得,阐述医理,辨证用药,改正本草,评论医家,强调辨证论治,反对拘方制病,文字简明。现有《珍本医书集

  • 吴道源

    【介绍】:见吴本立条。

  • 郁气崩漏

    病证名。见《竹林女科证治》。多因情志抑郁,心气不足,郁久化火,以致血热,经水不以时下,或适来适断,或暴下不止。治宜大补气血,养胃健脾,结合镇坠心火之剂。方用开郁四物汤(四物汤加香附、白术、黄芪、蒲黄、

  • 蒲颓子

    见《本草纲目》。即胡颓子,详该条。

  • 槽牙

    在犬牙两旁,上下左右各有二,中有微槽。即今之第一、二双尖牙。上属足阳明胃经,下属手阳明大肠经。

  • 大活血

    见《植物名实图考》。为红藤之别名,详该条。

  • 妊娠泄泻

    病证名。出《妇人良方大全》卷十五。亦名胎前泄泻。孕妇脾肾素虚,外受风寒暑湿之邪,内伤饮食生冷;或肾阳不能上蒸脾土,脾失健运;及肝气乘脾而致腹痛泄泻。伤于风寒者,泄泻清稀,腹痛肠鸣。治宜散寒化浊,方用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