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脾虚秘

脾虚秘

病证名。指大便秘结由于脾虚而致者。《医学原理》卷五:“脾病不能克化水谷,是以不思饮食,水谷外入既少,则内便溺亦无,况又胃气不生,脾血不濡,大肠枯燥,是以大便或二三日只一见,或涩而不行。夫弦乃肝脉,缓属脾脉,肝脉乘脾,脾虚可验,治宜补中升阳益气。”《张氏医通·大便不通》:“脾虚不能运化,倦怠懒于言动,补中益气倍升柴当归,煎成调生蜜麻油清气一升,浊气自降。”参见虚秘条。

猜你喜欢

  • 白术芍药散

    见《景岳全书·古方八阵》卷五十四。即痛泻要方,见该条。

  • 胸中热

    出《素问·刺热篇》。指上焦心肺之热。《素问识》卷四:“胸中膈上,乃心肺之宫城,主胸中热者,写肺热也;膈中热者,写心热也。不曰心肺,而曰胸中、膈中者,意言热在气分,而不干于藏真也。”

  • 阴消

    病名。见《景岳全书·杂证谟》。指真阳不足,气不化液所致的消渴病。治宜温阳补火。参见消渴条。

  • 卫生针灸玄机秘要

    见针灸大成条。

  • 损翳

    病证名。见《太平圣惠方》卷三十三。即蟹睛,离睛。详蟹睛条。

  • 珍珠菊

    见《福建中草药》。为鸭脚艾之别名,详该条。

  • 周寅之

    【介绍】:见周恭条。

  • 痘疹杂说

    参见痧痘集解条。

  • 缓下

    详润下条。

  • 伤寒补亡论

    书名。20卷(其中卷16明代即亡佚,实存19卷)。宋·郭雍撰于1181年。作者鉴于当时所见《伤寒论》已有残缺,遂取《千金方》、《类证活人书》以及庞安时、常器之等诸家学说,参合个人见解作为补充,故题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