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三:“此症生于皮里膜外,结为果核,坚而不痛。”初起推之可动,久则推之难移,多不作脓。因风火气郁,或湿痰凝结而致。治法:因风火气郁结聚,初起伴有寒热者,用荆防败毒散解表,继服
即黄仁。详该条。
证名,出《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泛指小便量减少、排尿困难及小便完全闭塞不通。《卫生宝鉴》卷十七:“小便不利者有三,不可一概而论也。若津液偏渗于肠胃,大便泄泻而小便涩少,一也,治宜分利而已。若热搏
①即舌苔。②舌苔混杂污垢。多见于宿食不化或湿浊内停。
病名。出《外科真诠》卷上。即小腹痈。见该条。
【介绍】:见邓苑条。
见《本草备要》。即柽柳,详该条。
见《太平圣惠方》。为马齿苋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出《疡科心得集》卷中。即托疽。见该条。
见《太平圣惠方》。即皂角刺,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