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清·吴达撰。刊于1879年。治案40余条,以伤寒、时症为多。重六经辨证,每条记述较详。后收入《医学求是》中。
病名。出《疡科心得集》卷上。即眉疽。见该条。
证名。眼干燥滞涩或似异物入目般涩痛不适,称目涩。《诸病源候论》卷廿八:“目,肝之外候也。……上液之道,若悲哀内动腑脏,则液道开而泣下,其液竭者,则目涩;又风邪内乘其腑脏,外传于液道,亦令泣下而数欠,泣
即益气养血。详该条。
即胆气不足。详该条。
病名。见《中国医学大辞典》。即鳅疽。见该条。证治见指疗条。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外台秘要》作横舌,即哑门,见该条。
痰证之一。指因火痰而致躁烦不宁的病证。《重订通俗伤寒论·夹痰伤寒》:“咳嗽不爽,胸中气闷,夜不得眠,烦躁不宁者,此火痰郁遏胸膈也。名曰痰躁。”治宜豁痰降火。方用陷胸、泻心汤等。参见痰证条。
见《医学正传》。为墨旱莲之别名,详该条。
见《中药志》。为红藤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