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称内针、下针。指将针刺入穴位,或针刺入穴位后继续向下插进。
出《名医别录》。为白苏叶之别名,详该条。
出《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形容微微汗出之状。
见《履岩本草》。为醉鱼草之别名,详该条。
见王之翰《妇科胎产百病》。即经来呕吐。详该条。
见《安徽药材》。为银线草之别名,详该条。
见藏府标本药式条。
【介绍】:见葛乾孙条。
病名。《诸病源候论》卷四十四:“夫疟者,由复伤于暑,客在皮肤,至秋因劳动血气,腠理虚而风邪乘之,动前暑热,正气相击,阴阳交争,阳盛则热,阴盛则寒,阴阳更盛,故发寒热。阴阳相离,则寒热俱歇。若邪动气至,
指邪气羁留心包,阻蔽神明而致昏迷惊厥,持续多天不醒的病变。多与病邪夹痰有关。宜结合化痰开窍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