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色诊

色诊

望诊内容之一。是观察颜面肤色的变化以了解病情的方法。诊察时,以五色主病为重点,结合颜色的浮沉、散抟(音团,结聚之意)、泽枯和上下扩散的方向等。如色浅显为浮,主表病;色隐晦为沉,主里病;色淡而疏落为散,多为新病邪浅;色深而壅滞为抟,多为久病或邪盛。润泽为有胃气;枯槁为胃气衰败。病色上下扩展的方向,常与病变方向有关。临床上须注意结合四诊其他方面全面分析,才能作出较正确的判断。

猜你喜欢

  • 藏冷夜啼

    病证名。即新生儿腹痛夜啼,详新生儿腹痛条。

  • 葛根羌活汤

    《症因脉治》卷二方。葛根、羌活、防风、川芎、甘草、白芷、苍术。水煎服。治外感牙衄,身热无汗,有表邪者。

  • 吃忒(te 特)

    即呃逆,又称咳逆。古称哕。《儒门事亲·治病百法·咳逆》:“咳逆,俗呼曰吃忒。”详呃逆条。

  • 苦远志

    见《滇南本草》。即远志,详该条。

  • ①证候名。振掉动摇之象。《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风胜则动。”②脉象。《伤寒论·辨脉法》:“阴阳相搏名曰动。”参见动脉条。

  • 疮疡麻木

    证名。《外科启玄》卷一:“疮疡麻木而不知痛痒者,是气虚而不运,又兼疮毒壅塞,经络不通,致令麻木而不知有无也,亦分轻重耳。盖麻者木之轻也,木者麻之重也。……大抵未溃之先有麻木者,毒塞轻重之分也;已溃之后

  • 石上香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兰香草之别名,详该条。

  • 瘛病

    病名。《圣济总录》卷四十三:“瘛病。论曰:《内经》谓病蛊弗治,肾传之心病,筋脉相引而急,病名曰瘛。夫精属肾,筋属肝,脉属心,精盛则滋育诸筋,荣灌诸脉,故筋脉和柔。今风客于肾,病蛊出白,则精已亏矣。经所

  • 下马痈

    病名。出《疡科准绳》卷四。即生于右臀下摺纹中之外痈。参见外痈条。

  • 孙慎元

    【介绍】:见孙德润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