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药治通义

药治通义

书名,12卷。日本·丹波元坚撰。约成书于十九世纪中期。本书论述用药的方法和原则,方剂的配伍与组成,汗、吐、下、清、温、补等治疗要旨,各种剂型,药物分量,外治法以及药物的服用,贮藏等多方面内容。全书百余篇文章,每篇均首引历代医家的原文,附以作者的按语,是一部有关药物治疗理论的专著。解放后有排印本。

猜你喜欢

  • 行水

    治法。宣达气机、通调水道的一种利水化湿方法。适用于肺气不宣,脾不运湿,气化不行所致的水湿停滞病症。症见咳嗽气喘,小便不利,肿满身重,或兼有发热等。用越婢加术汤或五苓散等方。

  • 表寒证

    证名。指由风寒侵袭肌表所致的表证。《医学心悟·伤寒主治四字论》:“何谓表寒?伤寒初客太阳,头痛发热而恶寒者,名曰外感。”症见恶寒发热,头痛,舌苔薄白而润等。治宜辛温解表,可选用麻黄汤、桂枝汤、荆防败毒

  • 铁脚蜈蚣根

    见《江西草药》。为海金沙根之别名。详该条。铃兰见《东北药用植物志》。又名草玉铃、香水花、草寸香、鹿铃草。为百合科植物铃兰Convallaria keiskei Miq.的全草。分布东北及河北、山西、山

  • 内外

    指疾病的内外部位。《素问·至真要大论》:“从内之外者,调其内;从外之内者,治其外。从内之外而盛于外者,先调其内而后治其外;从外之内而盛于内者,先治其外而后调其内。”

  • 吊阴

    病名。《增广灵验验方新编》上册:“吊阴痛不可忍,此症两条筋从阴吊起至乳上疼痛,身上发热,宜用川楝汤。”

  • 药鱼草

    见《河北药材》。为芫花之别名,详该条。

  • 云岐子

    【介绍】:见张璧条。

  • 秋日泄痢

    病证名。出《济生拔粹·田氏保婴集》。秋初之际,湿热伤及脾胃,致运化失常,发生泻泄;湿热下注,蕴积肠道,腹痛即泄,或里急后重,便脓血者,则成痢疾。如症见泄泻灼肛气秽,粪色黄褐,心烦口渴,小便短赤者,为湿

  • 血虚秘

    病证名。指阴血不足,肠道欠润而致的大便秘结。多见于老弱、产妇、病后或发汗、利小便过度而津涸者。《万病回春·大便闭》:“虚弱并产妇及失血大便不通者,血虚而闭也。”其症头眩心悸,面色无华,唇舌淡,脉细涩,

  • 枸杞头

    见《江苏省植物药材志》。即枸杞叶,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