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出《外科启玄》卷六。即蠹疽之多发、大小不一者。证治见蠹疽条。
【介绍】:见吴瑭条。
见虚则补之条。
见《吉林医药参考资料》(1):32,1971。为刺玫果根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小儿丹毒的一种。明·秦景明《幼科金针》:“小儿三焦风热,乘于肌表,风动火生,风火相搏,自发寒热,遍身如丹,似痧非痧,斑如雪片,上有风粟,发之多痒,烦渴焦躁者,蚂蚁丹也,以化斑解毒汤主之。”
经穴别名,出《医学原始》。即长强,见该条。
出清·赵楷《百草镜》。为白接骨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隋代医家。生平欠详。撰有《养生术》1卷,已佚。
经外奇穴名。即今之三商,见该条。
古病名,出《素问·四时刺逆从论》,指足厥阴肝经逆气所致的疝症。《医学入门·疝气》:“风疝者,非外风也,乃肝木阳脏气动之风。”《儒门事亲》卷二:“《素问》云:厥阴滑为狐疝,少阳滑为肺气疝,太阴滑为脾气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