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血淋

血淋

病名。指淋症而见小便夹血者。《诸病源候论·淋病诸候》:“血淋者,是热淋之甚者,则尿血,谓之血淋。”《圣济总录·血淋》:“下焦受热,则气不宣通,故溲便癃闭而成淋也。热甚则搏于血脉,血得热则流行入于胞中,与溲便俱下,故为血淋也。”《医宗必读·淋证》论血淋有血热、血冷、血虚血瘀之不同。主症为小便涩痛有血。血热者,尿出灼热刺痛,血色鲜红,脉有力。治宜凉血清热。选用小蓟饮子导赤散琥珀散等方。血冷者,尿出血色晦暗,面色枯白,脉沉迟。宜温下元。用金匮肾气丸、生料鹿茸丸、汉椒根煎服,或地髓汤送服附子八味丸。血虚者,尿出时涩痛不甚,尿色淡红,脉虚数。治宜滋阴补血为主。用八珍汤益元散,或六味地黄丸加减。血虚有热,则宜知柏八味丸。血瘀者,尿出阴中痛如刀割,血色紫暗有块,小腹硬满,脉沉弦或数。治宜活血通淋。选用一味牛膝膏桃红四物汤代抵当丸等方。参见条。本症可见于尿路感染、前列腺炎、精囊炎、尿路结石、结核、肿瘤等疾病。

猜你喜欢

  • 掐五指爪甲

    小儿推拿方法名。出《保赤推拿法》。重掐小儿五指的爪甲处。《保赤推拿法》:“掐五指爪甲法,治惊吓,若不醒,再拿精宁、威灵二穴。”

  • 亢害承制

    五行学说内容之一。出《素问·六微旨大论》:“亢则害,承乃制。”《类经》注:“亢者,盛之极也。制者,因其极而抑之也。盖阴阳五行之道,亢极则乖,而强弱相残矣。故凡有偏盛,必有偏衰。使强无所制,则强者愈强,

  • 月经不匀

    见《圣济总录》卷一百五十一。即月经不调,详该条。

  • 鬼枕

    十三鬼穴之一。《备急千金要方》:“百邪所病者,针有十三穴……第六针大椎上入发际一寸,名鬼枕。”所指即风府穴。

  • 凌蛰庵

    【介绍】:见凌德条。

  • 疟后黄

    病证名。指患疟后,面黄、肤黄而目不黄的病证。《证治要诀》卷十:“病疟后多黄,盖疟谓之脾寒,脾受病,故色见于面,宜理脾为先。异功散加黄芪、扁豆各半钱。诸痛后黄者亦宜。”本证可见于疟疾后贫血。参见疟黄条。

  • 鹅口疮

    病证名。又名鹅口、雪口、鹅口疳、鹅口白疮。《诸病源候论》卷五十:“小儿口里所起白屑,乃至舌上成疮,如鹅口里,世谓之鹅口。”为多见于新生儿、婴儿泄泻及营养不良或麻疹等病后期的口腔疾患之一。脾经邪热,或久

  • 月经过少

    病名。亦名月经涩少、月经滞涩、经水否涩、经水涩少、经乍来乍少等。指月经周期虽准,但血量少于正常,或经行时间过短,量亦过少,甚至点滴一、二日即净。有血虚月经过少、血寒月经过少、血瘀月经过少、肾虚月经过少

  • 南星

    见《本草纲目》。为天南星之简称,详该条。

  • 本草述钩元

    药物学著作。32卷。清·杨时泰重辑,刊于1842年。本书系《本草述》一书的摘要改编本。由于《本草述》在字数与文体等方面,仍较繁冗,故杨氏在不变其药数、次序、分类的基础上,再一次删去十分之四的次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