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血热崩漏

血热崩漏

病证名。多因素体阳盛,过嗜辛辣,或感受热邪,或五志化火热郁于内,损伤冲任,迫血妄行;或忿怒伤肝肝经火炽,血失所藏等,以致经血妄动。症见突然阴道大量出血,或淋沥日久不止,血色深红,稠粘,面赤口渴烦躁不寐头晕等。治宜清热凉血止血。方用清热固经汤。如兼气虚者,加沙参、黄芪;口渴,加麦冬、花粉;若见胸胁胀痛,心烦易怒,时欲叹息,脉弦者,为肝经火炽,治宜平肝清热止血,方用丹栀逍遥散生姜,加炒蒲黄血余炭益母草香附炭之类。

猜你喜欢

  • 费启泰

    【生卒】:十六世纪【介绍】:明末清初医生。字建中。乌程(今浙江吴兴)人。年轻时因考科举不中而钻研家藏医书,尤其注意痘疹科,并有研究。认为痘疹之流行和诊治与天时运气关系密切,如泥守古法成规,常常贻误病情

  • 增广大生要旨

    见大生要旨条。

  • 刺毛菇

    见《黑龙江省主要野生药用植物的鉴别及中草药新制剂》。为绒背蓟之别名,详该条。

  • 脾恶湿

    恶即畏恶。《素问·宣明五气篇》:“五脏所恶:脾恶湿。”脾主运化水湿,湿盛则易伤脾阳,影响健运而产生泄泻、四肢困乏等症,故称恶湿。

  • 竹沥运痰丸

    见《杂病源流犀烛·六淫门》卷十四。即竹沥达痰丸,见该条。

  • 味痰

    痰证之一。见《泰定养生主论》。即酒痰。详见该条。

  • 枣仁远志汤

    《症因脉治》卷三方。酸枣仁、远志、当归、茯神、白芍药、麦门冬、龙眼肉。水煎服。治虚烦不得卧,真阳不足,心神失守者。

  • 伤胎

    病名。出《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指临产前,羊水未破而先有阴道流血者。《张氏医通》:“临月胞水不破,血先下者,此是伤胎,非产也。”

  • 盛则泻之

    针灸治疗法则。出《灵枢·经脉》。邪气壅盛,正气未衰,属实证者,针刺时可用泻的手法治疗。详针刺补泻法条。此原则亦用于方药治疗。

  • 散血消胀汤

    《张氏医通》卷十三方。当归尾一钱五分,五灵脂、官桂、乌药、炙甘草、木香各六分,川芎一钱二分,半夏、煨莪术各八分,紫苏三分,炒砂仁一钱,生姜五片。水煎服。治血胀,小便多,大便溏黑光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