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病名。指传尸内传至脏者。《外台秘要·传尸方四首》论传尸,以病邪内传五脏,名之伏连。可用朱砂丸治疗。参见传尸条。
类中风病因之一。因突然惊骇,精神散乱而引起的类中风证。
见勿听子俗解八十一难经条。
见《杂病源流犀烛·六淫门》方。即倪涵初治痢第一方,见该条。
口腔的上壁。详腭条。
证名。指筋脉拘急不柔,屈伸不利。出《素问·五脏生成篇》。多因风寒侵袭筋脉,或肝热筋伤,或血虚津耗,筋脉失养所致。《诸病源候论·筋急候》:“凡筋中于风热,则弛纵;中于风冷,则挛急。十二经筋皆起于手足指,
见《太平圣惠方》。为马齿苋之别名,详该条。
见《浙江民间常用草药》。为牡蒿之别名,详该条。
《秋温证治》方。金银花、焦栀子、连翘各9克,薄荷、豆豉、蝉蜕各4.5克,鲜芦根24克,桔梗1.8克,鲜浮萍30克。水煎服。治太阴秋温,发热脉数,骨节酸或不酸,自汗或无汗,口渴或不渴。如自汗者,去浮萍、
即九转黄精丹,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