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调和五味

调和五味

食养法则。辛、甘、酸、咸、苦五味各有所利,能发挥各种不同作用,人体对五味的摄入应注意平衡,不得偏嗜。调和五味,实际上包括了人类膳食调配、烹饪调和两方面。在膳食调配上,要遵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的原则,如此才能平衡饮食;在烹饪调和上,重在调和以淡取胜,淡调五味才能得真性、真味

猜你喜欢

  • 赫痈

    病名。出《医宗金鉴》卷六十七。即嚇痈。见该条。

  • 外感不得卧

    病证名。指感受外邪之不寐症。《症因脉治》卷三:“不得卧之症,诸经皆有,主热者多。”在外感门,有表热、里热、半表半里热,有气分热、血分热,有余热未尽,汗下太过等多种。详见表热不得卧、里热不得卧、半表半里

  • 临产泄泻

    病证名。《陈素庵妇科补解》:“临产泄泻,内由脾气虚弱,或先饮食受伤,或新感寒邪,因而泄泻也。治法于催生药内,加一二温中和胃,消食利水,则泄泻可以稍愈而产亦易,不必用苓、术补土,以壅胎气,可服温脾达生汤

  • 马痹

    病证名。指咽喉肿痛,水浆难下的证候。《诸病源候论》卷四十八:“马痹与喉痹相似,亦是风热毒气,客于咽颔颊之间。与气血相搏,结聚肿痛,其状从颔肿连颊下,应喉内肿痛塞,水浆不下,甚者脓溃,毒若攻心,则心烦懊

  • 蚊子草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星星草之别名,详该条。

  • 经不调

    见《景岳全书·妇人规》。即月经不调。详该条。

  • 大骨风

    见《广西中草药》。为大驳骨之别名,详该条。

  • 开闭

    即开窍。见该条。

  • 爪切押手法

    即指切押手法,见该条。

  • 虚哑喉

    病名。《喉科秘旨》卷上:“虚哑喉,喉间不肿,两边关内少有红点,声哑不明,牙关不开,此症乃内外风火,因喜食酸之物,肺气不清故也。”治宜以养阴清肺汤、六味汤等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