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二。即红丝疔,见该条。
【介绍】:见何游条。
见《杂病源流犀烛·内伤外感门》卷二十一。即棱术汤,见该条。
【介绍】:清末医家。字希曾。嘉应(今属广东梅县)人。长于诊治瘰疬,撰有《疬科全书》(1909年刻行),为治瘰疬之专书。认为此症由体质虚弱,血枯阴亏,气滞痰凝等原因所引起,其治疗主要采用外用与内服药物;
喻枯裂之象。《素问·气交变大论》:“肃杀而甚,则刚木辟著,柔萎苍干。”
出《针灸甲乙经》。即栝楼,详该条。
病证名。指人体脏腑、气血损伤,或内邪上扰所致的一类头痛。《景岳全书·杂证谟》:“至若内伤头痛,则不得以三阳为拘矣。”内伤头痛,一般起病较缓,时作时止,遇劳累受风,或情志刺激则常易发作,并有脏腑气血不足
见《外科选要》卷六。即胎溻皮疮。详该条。
指第五胸椎。《素问·刺热篇》:“五椎下间主肝热。”
《种福堂公选良方》卷二引缪仲淳方。人乳、牛乳、芦根汁、人参汁、龙眼肉汁、蔗汁、梨汁各等分,姜汁少许。隔汤炖成膏,微下炼蜜,徐徐频服。治噎膈,食涩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