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本草经集注》。即白头翁,详该条。
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六。即客忤。详该条。
【介绍】:唐代医生。蜀(今四川)人。生平欠详,其医术传给沈应善。
病证名。《胎产秘书》:“凡妊娠小腹虚胀,因食硬物伤胎,胎即受病,传于脾胃,胃气虚冷,下逼小肠,若奔豚腰重,或大便闭涩,两胁虚鸣、宜服胜金散,温中下气,胎自安矣。”(吴萸、陈皮、熟军、干姜、川芎、厚朴)
参见痘疹定论条。
【介绍】:宋代医生。与生平不详。撰有《简验方》1卷,已佚。
①指针刺未能得气时,停针不动,静候片刻,以待气至。《针经指南·标幽赋》:“次察应至之气……未至也,据虚实而候气。”《针灸大成》:“用针之法,候气为先。”《灵枢·九针十二原》所谓“气至而有效”即指针刺必
骨名。即胸骨。详该条。
见《山东中药》。为拳参之别名。详该条。
食疗剂型之一。指用食物药或中草药与米同煮成粥。适于病后、产后及慢性病的调理。常见如八宝粥、大枣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