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通遵散

猜你喜欢

  • 病后多汗

    证名。指病后体虚而致多汗之证。见《证治要诀·盗汗自汗》。病后多汗,有因表虚卫气不固者,治宜益气固表,可用黄芪建中汤、玉屏风散。有因气血俱虚者,治宜补益气血,可用八珍散、十全大补汤;或补气为主,兼以补阴

  • 下睑

    解剖名。见《银海精微》。又名下胞、下睥。与解剖学同名器官同。其上界为下睑之睑弦,下界为眼眶之下缘。参见眼睑条。

  • 血厥

    厥证之一。①指郁冒。多由热升风动引起。《普济本事方》卷七:“郁冒,亦名血厥。”《类证治裁·厥症》:“郁厥亦血厥症,平居无疾,忽默默无知,目闭口噤,恶闻人声,移时方寤,由热升风动,郁冒而厥,妇人多有之。

  • 逆生

    出《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即倒产。详该条。

  • 肺手太阴经病证

    病证名。因手太阴肺经经气异常而致。《灵枢·经脉》:“肺手太阴之脉,……是动则病肺胀满,膨膨而喘咳,缺盆中痛,甚则交两手而瞀,此为臂厥。是主肺所生病者,咳,上气喘,渴,烦心胸满,臑臂内前兼痛,厥,掌中热

  • 走罐法

    拔罐法的一种。亦称推罐法,或称拉罐法。是拔罐时,把火罐推拉移动,以扩大作用面的方法。此法宜选用罐口光滑的大罐,在罐口和治疗部位上分别涂上一层凡士林或油膏之类的润滑剂,当火罐吸着后,用手捏住罐体慢慢分段

  • 色随气华

    色泽随五脏精气的盛衰而相应变化。色泽是五脏精气的外荣,上见于颜面,光泽明润,含蓄不露,为精气充足。如果重病或久病,脏气已衰,则出现枯槁、晦暗甚至真脏色败露的各种病色(见《四诊抉微》)。

  • 霍乱新书

    中医霍乱专著。清江曲春、赵履鳌撰于光绪十年(1884年)。全书分霍乱论、霍乱辨证两部分。末附备急方11首。现有光绪十四年(1888年)兴化四圣观刻本。

  • 参叶

    见《本草从新》。为人参叶之简称,详该条。

  • 羊桃

    出《医心方》。为猕猴桃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