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穴别名。出《针灸聚英》。即冲门,见该条。
经外奇穴名。出《太平圣惠方》。别名接骨。位于背部中线,当第十二胸椎棘突下凹陷处。主治小儿痢疾,脱肛,癫痫,消化不良等。斜刺0.5~1寸。艾炷灸1~3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经外奇穴名。《太平圣惠方》:“黄帝疗小儿疳痢,脱肛体瘦,渴饮,形容瘦瘁,诸般医治不差者,灸尾翠骨上三寸骨陷间三壮,炷如小麦大。”近代《经穴治疗学》列作奇穴,名小儿疳瘦;《腧穴学概要》称小儿疳痢。位于尾
出《素问·脉要精微论》。下肢踝以下部分,由踝、跖、趾组成,上接胫。
太医署教师职称。负责协助医博士的教学活动。官阶从九品上参见太医署、医博士条。
见医学便览条。
经外奇穴名。《千金要方》:“治小儿尿血方,……灸第七椎两旁各五寸,随年壮。”《针灸经外奇穴图谱》列作奇穴,名尿血。
【介绍】:见徐大椿条。
出《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即指经漏。详该条。
推拿手法名。出《备急千金要方·养性》。使关节作扭转活动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