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见《叶氏女科证治》。指妇女于月经期间呕吐蛔虫。王伯龙《养儿宝》:“经来寒热,四肢厥冷,大汗不止,呕吐蛔虫。宜用乌梅丸、当归四逆汤。”
见《民间常用草药汇编》。为枇杷花之别名,详该条。
见清·赵其光《本草求原》。为荸荠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见杨时泰条。
指外邪不从表解而化热入里的病变过程。外感六淫之证,传里的症状为恶风寒症消失,但发热更甚,目赤、胸中烦闷、口渴引饮、烦躁,甚则谵语,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数等。
病名。见《喉科杓指》卷二。指喉痹之发于一侧者。治同双喉痹。详该条。
出《神仙服食经》。即车前子,详该条。
即瘰疬,详该条。
妇女怀胎一月之称。北齐·徐之才《逐月养胎方》:“妊娠一月名始胚。”
骨伤科专著。2卷。薛己撰。刊于1529年。上卷首载正体主治大法凡19条,次载作者对扑伤、坠跌、金伤及汤火伤三类病的医案共64种病证。每证1~3例不等;下卷为伤科所用方剂。全书理论联系实际比较紧密。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