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七。即继病。详该条。
证名。见《鸡鸣录·后阴病》。指大便出血。可因湿毒瘀热留注大肠或脾阳不振,统摄失司所致。湿蒸热毒,多见下血鲜红;瘀热留注,多见血块紫殷。治宜清热化湿,和营消瘀,选用地榆散、芍药汤等方。脾失统摄,多见血出
即出针,《素问·针解》:“刺虚须其实者,阳气隆至,针下热乃去针也。”见出针条。
见《四川中药志》。为绛梨木子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出《陈氏秘传》。指患肢伸长。髋关节前脱位证候之一。详胯骨出条。
证名。见《杂病源流犀烛·头痛》。亦称脑鸣、头响。详该条。
见《浙江天目山药用植物志》。为红三七之别名,详该条。
见许氏幼科七种条。
证名。见《医说》卷四。又称齁。指喘急而喉中有痰鸣声,类哮证。多因过食鱼虾盐咸,内有积痰寒饮,外寒与内饮搏击,肺气壅阻所致。《金匮翼·齁喘》:“齁喘者,积痰在肺,遇冷即发,喘鸣迫塞,但坐不得卧,外寒与内
同中气下陷。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