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素问·刺热篇》等篇。指脊柱骨的分节。
出《本草衍义》。为蒲棒之别名,详该条。
即胃津。详该条。
见《南宁市药物志》。为露兜竻花之别名,详该条。
见《中国经济植物志》。为甜地丁之别名,详该条。
见《植物名实图考》。为虎刺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见《普济方》卷三百八十五。即小儿龟头赤肿而痛。多由风热湿毒郁结所致。治宜内服通心饮(木通、连翘、瞿麦、栀子仁、黄芩、甘草),外用土牛膝、泽兰煎水洗。
病名。见《太平圣惠方》卷七十四。指以间歇性寒战、高热、出汗为特征的一种传染病。古人观察到本病多发于夏秋季节及山林多蚊地带。《内经》称疟、痎疟;《金匮要略》称疟病。多因风寒暑湿之邪,客于营卫所致。因体质
【生卒】:十二世纪【介绍】:南宋医家。字嗣立,泉州(今福建泉州)人。本以儒学传家,官至大理评事。以医著名,尤精于外科。尝留意医方,对社会上一般士大夫收秘方而不传的陋习深为不满,于是广集医方并亲自试用,
见《中国药用植物图鉴》。即猫眼草,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