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针害

针害

是指针刺时,患者发生组织或器官损伤等异常情况。《灵枢·九针十二原》:“夺阴者死,夺阳者狂,针害毕矣。”由于针刺治疗时选用的针具不当或有损伤,或操作手法粗猛,过深过重,可造成胀痛久留不退,或局部血肿;如刺伤内脏或脑脊髓,后果就更为严重,可致气胸、内脏出血、休克、甚至死亡,应立即采取急救措施予以处理。针刺时,除选择适宜而质优的针具外,对重要血管神经及脏器附近的穴位,应特别注意针刺手法,避免进针过深,刺激过重,以防意外。

猜你喜欢

  • 严冬荣

    【介绍】:清医家。字桂岩。江苏泰州人。承家学精喉科。尝谓医宜审证用药,不可执死方治活病。如白喉,时医多宗养阴清肺法,不论病有寒热虚实之异,执一例百,收效者鲜。因以用辨证法治以汗、下、温、清等,则往往有

  • 血蒌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通城虎之别名,详该条。

  • 疏风

    用祛风解表药疏散风邪的治法。风为外感病证的先导,故解表必须疏风。风寒表证用防风、桂枝、藁本等;风热表证用薄荷、牛蒡子等;风湿表证用羌活、白芷等。

  • 郁气

    ①同气郁。参该条。②致郁之气。《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故岁宜苦以燥之温之,必折其郁气,先资其化源。”张景岳注:“故必折去其致郁之气,则郁者舒矣。”

  • 老妇血崩

    见《傅青主女科》。即年老血崩,详该条。

  • 面骨

    构成面颅的骨块,包括上腭骨、颊车骨、颧骨、鼻骨、泪骨、甲介骨、口盖骨、鼻柱骨、舌骨等。详上腭及各骨条。

  • 头风眩晕

    病证名。见《医碥·眩晕》。又称头风眩运。详该条。

  • 竹林寺女科

    书名。①署名竹林寺僧撰写的女科著作之总称。竹林寺位于浙江省肖山县,据传自五代后晋建寺后,寺中僧人有善医女科病症者,并逐代相传,闻名于世。其所授女科著作,均秘不外传,自清初以后始有传抄的各种刊本行世。但

  • 齿更

    即换齿。人到六、七岁左右时,乳牙脱落,逐渐被恒牙所代替,谓之齿更。乃肾气盛之表现。《素问·上古天真论》:“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

  • 猪苓丸

    《普济本事方》卷三方。半夏一两,猪苓四两。先将猪苓一半炒半夏呈黄色,不令焦,地上出火毒,半日,取半夏为末,打糊为丸,梧桐子大,候干,更再用前猪苓末二两,炒微裂,每服三十至四十丸,空腹温酒盐汤送下。治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