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风痫

风痫

病名。①指痫症发作由本虚蓄热,风邪乘袭,或肝经有热引起者。《圣济总录》卷十五:“风痫病者,由心气不足胸中蓄热,而又风邪乘之。病间作也,其候多惊,目瞳子大,手足颤抖,梦中叫呼,身热瘈疭摇头口噤,多吐涎沫,无所觉知是也。”治宜用麻黄饮、茯神汤钩藤丸、丹砂丸等。②指发痫瘥后出现身体头面肿满或不能言语之证。多因痫发后气血尚虚,热未尽除,或因风冷之气留滞心之络脉所致。《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五:“痫瘥后而肿满者,是风痫。风痫因小儿厚衣汗出,因风取凉而得之。初发之状,屈指如数,然后掣缩是也。其痫虽瘥,气血尚虚,而热未尽,在皮肤与气相搏,致令气不宣泄,故停并成肿也。”“而痫发瘥后不能语者是风痫。……其初发之状,屈指如数,然后发瘈疭是也。是心之声为言,开窍于口,其痫发虽止,风冷之气犹滞心之络脉,使心气不和,其声不发,故不能言也。”本症可见于乙脑等病的后遗证。③指手足偏废如瘫痪之证。《奇效良方》卷六十四:“风痫为病,废手足,或一手一足,或两手两足,如瘫不随,或睫眼,或睫口,或口牵引颊车。”本症可见于脑血管意外后遗症等。

猜你喜欢

  • 顿咳

    病名。见《医学正传》。即百日咳。《本草纲目拾遗·鸬鹚》:“顿咳从少腹下,逆上而咳逆,嗽数十声,少住又作,甚或呛甚作呕,牵掣两胁,涕泪皆出,连月不愈……。”并载有鸬鹚涎方(鸬鹚涎、白糖)治疗。详百日咳条

  • 紫中赤肿干焦舌

    舌边紫,中心赤肿干焦。是阳明里热炽盛,或下后即食酒肉,邪热复聚,治宜攻下泄热(见《伤寒舌鉴》)。

  • 复杂性肛漏

    病名。即肛漏的外口数在二个以上,且道管弯曲有分支或管道通过肛周二个间隙以上的肛漏。参见肛漏条。

  • 胎病脏寒

    病证名。出《普济方》卷三百五十九。指初生婴儿生后腹壁青脉暴露,时膨时减,按之虚软,呃呃作声,日夜不禁的证候。古人认为是由于儿在胎中,妊母恣食生冷过度,有时肠鸣,腹泻,儿受其气,因引起内脏虚寒而成。治宜

  • 经来狂官谵语

    病证名。见《竹林女科证治》。又名经来发狂。多因月经来时偶触烦怒,肝气逆乱,血随气逆,上攻于心。症见神志紊乱,妄有所见,狂言谵语,甚至不知人事。治宜舒肝宁心。方用麝香散(麝香、朱砂、甘草、木香、人参、茯

  • 等分

    指方剂中各个药物的用量相等。

  • 新蒙花

    见《中药志》。又名梦花、打结花、蒙花珠。为瑞香科植物结香Edgeworthia chrysantha Lindl.的花蕾。主产四川、贵州、湖北、广西等地。淡,平。养阴,明目,去翳。治青盲,夜盲,障翳,

  • 阴处

    ①伏居于地下而未出地面者。《素问·阴阳离合论》:“万物方生,未出地者,命曰阴处”。②指暗处。《素问·至真要大论》:“阴处反明”。③指前阴部位。

  • 句骊客

    【介绍】:三国魏针灸医生。高句骊国(今朝鲜)人。佚名。约生活于公元三世纪。善用针,取寸发斩为十余段,以针贯取之,言发中虚,其妙如此。

  • 服药须知

    见助道方服药须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