脏腑惊证之一。出金·陈文中《小儿病源方论》。详脏腑惊证条。
五善之一。声音响亮,肌肤滑泽,大便如常者为肺善(见《外科正宗》)。
病证名。见清·阎纯玺《增补胎产心法》。亦名胎前胁痛。多因痰浊瘀阻,或恼怒伤肝,气郁不舒所致。痰浊瘀阻者,痰涎壅盛,胸胁疼痛,治宜祛痰理气,方用二陈汤加减;恼怒伤肝者,烦闷易怒,两胁疼痛,治宜舒肝解郁,
见《江西民间草药验方》,为苦地胆之别名,详该条。
【生卒】:1894~1955【介绍】:民国时期医家。字彭年。江苏川沙人。曾任教于中国医学院、中医专门学校。受中西医汇通学派影响,对中医学术有一定研究,并试图以西医的学说来印证中医古代学术见解。其代表作
见《中国药用植物图鉴》。为虎杖之别名,详该条。
《证治准绳·幼科》集三方。风化硝、蒲黄各半两。为细末,每用一字或半钱,点揩舌之上下。治风热上攻,舌硬肿大不消。
【介绍】:见苏轼条。
证名。见《医权初编》卷上。即四肢疼痛。详该条。
出《古今药物别名考》。为砂仁之处方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