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鲮鲤甲

猜你喜欢

  • 胃怯汗

    出《证治准绳·杂病》。即胃虚汗。详该条。

  • 怕羞草

    见《生草药性备要》。即含羞草,详该条。

  • 一号扫风丸

    经验方。见《中医外科临床手册》。大枫子1750克,薏苡仁、荆芥各250克,苦参、白蒺藜、小胡麻、苍耳子、防风125克,白花蛇30克,苍术、白附子、当归、桂枝、秦艽、白芷、草乌、威灵仙、川芎、钩藤、何首

  • 红芍药

    见《圣济总录》。即赤芍药,详该条。

  • 黄赤为热

    五色主病之一。出《灵枢·五色》。面黄多为湿热,面赤主热,故黄赤为热。《望诊遵经》:“疸病面红黄,口渴,尿黄赤,身热者阳黄也。”

  • 肝气胁痛

    病证名。见《医方考》卷五。指因情志不舒,肝气失于疏泄所致的胁痛。临床表现为胁肋胀痛,胸闷,饮食减少,疼痛部位走窜不定,时痛时歇,得暖气则痛胀见宽,如情绪波动其痛加剧,多见弦脉。治宜疏肝理气为主,如严氏

  • 中医外科临证手册

    书名。苏州市中医院编。本书分总论、各论二部分。总论论述外科的范围,外症的分类、命名、病因与辨症等。各论分外痈、内痈、疽、疔疮、疖、痔、癣、皮肤病等20类,150余种疾病。并附医案和治疗方剂等。1965

  • 带下黄候

    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七。即黄带。详该条。

  • 山雁皮

    见《广州常见经济植物》。为了哥王之别名,详该条。

  • 热毒瘰疬

    病证名。出《证治准绳·幼科》。指因风热毒邪入于手足少阳经而引起的瘰疠。其症多伴发于热毒疮疡的患儿。如头、面和颈部疮疡,则颈部出现瘰疬。轻者略有疼痛,可以自愈。重者局部红、肿、痛、热,并有显著触痛及发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