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福建民间草药》。为倒扣草之别名,详该条。
经外奇穴名。位于翳风与翳明两穴连线之中点处。主治失眠,偏头痛,精神分裂症等。直刺1~1.5寸。
出清·翟良《痘科类编释意》。为痘疮收靥发热的证候。详收靥条。
证名。指口腔内泛现白色糜点,形如苔藓。《素问·至真要大论》:“火气内发,上为口糜。”《杂病源流犀烛·口齿唇舌源流》:“脏腑积热则口糜,口糜者,口疮糜烂也,宜局方凉膈散;心热亦口糜口疮多赤,宜花粉末掺之
药物学著作。32卷。清·杨时泰重辑,刊于1842年。本书系《本草述》一书的摘要改编本。由于《本草述》在字数与文体等方面,仍较繁冗,故杨氏在不变其药数、次序、分类的基础上,再一次删去十分之四的次要内容,
病名。《陈素庵妇科补解》:“妊娠阴吹之病,子室内聒聒有声,如矢气状。或赤白带下,或先有浊气臭液出流阴户,然后有声,此系足少阴、厥阴二经血虚所致。失久不治,必致漏而半产,宜当归羊肉汤。”(羊肉、当归、山
【介绍】:人名。唐代道士。字子微。温州人。师事潘师正,学辟榖导引之术,颇著成效。武则天(公元690年)至玄宗(公元750年)之间,曾多次被召见。后定居于王屋山。卒年八十九岁,谥贞白先生。著有《天隐子》
见《四川中药志》。即茴香根,详该条。
证名。指胁部撑胀满闷。可见于痰饮、心病、肝病等。《素问·藏气法时论》:“心病者,胸中痛,胁支满,胁下痛,膺背肩甲间痛……。”《素问·标本病传论》:“肝病,头目眩,胁支满。”《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治
病名。指肛门部漏管如鹅羽管状者。《外科十三方考》下编:“先肿痛出脓,内有一硬管,时出脓水。”宜内服槐角丸加升麻五钱;外以马齿苋加入薰洗药中薰洗或挂线及手术疗法均可随症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