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黄蜡灸法

黄蜡灸法

外治法之一。见《外科大成》卷一。系促进疮口愈合的方法。适用于疮疡未溃或已溃难敛者。其法是以湿面糊随疮肿根盘作圈,高寸余,紧贴皮上,如井口形,勿令渗漏。圈外围布数重,防火气烘肤;圈内铺黄蜡屑三、四分厚,以铜漏杓盛桑木炭火,悬蜡上烘之,令蜡溶化再添蜡屑;随化随添,以“井”满为度。皮不痛者毒浅,灸至知痛为度;皮痛者毒深,灸至不知痛为度。去火杓,急喷冷水少许于蜡上,待冷去蜡。如患处漫肿无头者,可贴以湿纸,于先干处灸之。初起者灸一~三次可消;脓成者灸二~三次可溃;疮久溃不敛,四围顽硬者,即于疮口上灸之,蜡从孔入,其顽腐瘀脓尽化,有加速收敛之功。

猜你喜欢

  • 中冷声嘶

    病证名。即音嘶。指声嘶因于风冷所伤。《诸病源候论》卷二:“中冷声嘶者,风冷伤于肺之所为也。肺主气,五脏同受气于肺,而五脏有五声,皆禀气而通之。气为阳,若温暖则阳气和宣,其声通畅。风冷为阴,阴邪搏于阳气

  • 李仁

    见《四川中药志》。即李核仁,详该条。

  • 搓法

    ①刺法。指入针后,以拇食两指持住针柄,如搓线状朝一个方向捻转的方法。《针经指南》:“搓者,凡令人觉热,向外针似搓线之貌,勿转太紧。治寒而里卧针,依前转法,以为搓也。”有的搓法掺以提插,区分寒热。如《针

  • 痘麻定论

    参见痘疹定论条。

  • 肺疳

    五疳之一。又名气疳、疳。由于乳食不调,壅热积滞,传伤肺经所致。《小儿药证直诀》:“肺疳,气喘,口鼻生疮。”肺属金,色白,主皮毛,所以除上述症状外,还有面白咳嗽,毛发枯焦,肌肤干燥,鸡皮疙瘩,恶寒发热,

  • 邓宣文

    【介绍】:南北朝时期北齐医生。曾任太医、尚药典御等职。

  • 释住想

    【介绍】:见胡慎柔条。

  • 山黄连

    见《辽宁常用中草药手册》。为白屈菜之别名,详该条。

  • 崔知悌

    【生卒】:约620~?【介绍】:唐代医家。许州鄢陵(今河南鄢陵)人。曾于650~683年间,任中书侍郎、户部尚书。撰《骨蒸病灸方》一卷,已佚。他认为:“骨蒸病者,亦名传尸,亦谓殗殜,亦称伏连,亦曰无辜

  • 内托黄芪丸

    《杨氏家藏方》卷十二方。黄芪八两,当归三两,肉桂(去粗皮)、木香、乳香(另研)、沉香各一两。为细末,用绿豆粉四两,生姜自然汁煮糊和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温水送下,不拘时。治疮疡误治,邪滞经络,白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