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元虚惫
同肾阳虚衰。详该条。
同肾阳虚衰。详该条。
【介绍】:见刘渊条。
体内血分亏损。常因失血过多,思虑过度,寄生虫,或脏腑虚损,不能化生精微所致。临床表现为面白无华,唇色淡白,头晕眼花,心悸,失眠,手足发麻,脉细无力等症。治宜补血为主,或补气益血。详见血虚证各条。
唐代医官职称。共设4名,官阶从六品上。
见萧步丹《岭南采药录》。为仙人杖之别名,详该条。
见《生草药性备要》。即姜黄,详该条。
出《脉经》。亦名季经,按季,披季。指妇女身体无病,而月经每三个月一行者,是属正常生理范围。
病名。《医门补要》卷中:“肛门四周红肿作痛……一处出脓者为肛痈。”证治同脏毒。见该条。
见《分类草药性》,为仙茅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患疫喉邪火炽盛,上冲肺经,迫血妄行为鼻衄。此为邪气外达,一般可望痧透神清,喉烂渐减。若衄甚不止者,治宜清火、凉血、止血。可选用犀角地黄汤合十灰散等加减。并予局部止血。
清法之一。治疗胆热而引起烦躁不得眠的方法。常用方如蒿芩清胆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