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下法

下法

八法之一。是运用有泻下、攻逐、润下的药物以通导大便、消除积滞、荡涤实热、攻逐水饮的治法。又称泻下、攻下通里通下。凡是胃肠实热积滞,燥屎内结,以及体内蓄水、冷积等邪实之证,而正气未虚者,均可使用。分寒下温下、润下等,除润下药较和缓外,其余多较峻烈,年老体弱慎用,孕妇和月经期勿用,无实结者不要轻易采用。②推拿方法名。见曹锡珍《外伤中医按摩疗法》。对颈项强硬不能低头或腰部板滞不能俯伏者,施以被动动作或对抗性动作,使头部或腰部逐渐前屈的一类方法。③专用于小儿的一种推拿方法。《厘正按摩要术》卷二:“下法:周于蕃曰:凡小儿未能语者,忽大哭不止,多是腹痛。须令人抱小儿置膝上,医者对面,将两手于胸腹着力久揉,如搓揉衣服状。又将两手摩神阙,左右旋转数百次,每转三十六,愈多愈效。再煎葱姜汤加麝香少许,将两手蘸汤,于胸腹两边分推数十次至百余次,亦将分阴阳之法。然后从胸口蘸汤,推至脐下小腹肚角等处数十次。其余蘸汤由横纹推向版门,皆下法也。总之胸腹上下,或摩或揉,或推或搓等法,往来轻重缓急得宜,自然消化。切勿偏用,庶脏腑不致有反复不宁之患。即有痰滞食积在廻肠曲折之间,药力所不能到者,此则妙在运动,因之消化而解矣。”

猜你喜欢

  • 外科心法要诀

    书名。16卷(即《医宗金鉴》卷61~76)。清·吴谦等撰。本书以《外科大成》一书为基础,进一步整理补充编成。其电卷61论述十二经脉及外科痈疽证治总论;卷62为各类外科常用方剂。卷63~71分论头、面、

  • 尺之五里

    指手五里穴。《灵枢·小针解》:“夺阴者死,言取尺之五里五往者也。”五里穴为禁刺穴,如频频施刺,就会使阴气被夺而死。

  • 陈廷芝

    【介绍】:见陈瑞孙条。

  • 脂瘕

    病证名。八瘕之一。《杂病源流犀烛·积聚癥瘕痃癖痞源流》:“脂瘕,在脂膜间,猝难踪迹,其苦腰背如刺,左右走腹中而切痛,少腹沉重,身体解,大小便血,时甚时止,此症妇人独患之。”《类证治裁·痃癖癥瘕诸积论治

  • 始膏

    古代对妊娠二月胚胎之称。北齐·徐之才《逐月养胎方》:“妊娠二月名始膏。”

  • 凤颈草

    见《本草纲目》。为马鞭草之别名,详该条。

  • 食不欲杂

    指在同一时间内,不要进食品种过多的食物,以防某些食物之间有排斥、制约等不良反应,或影响食物吸收效果。见《备急千金要方》引王熙之语:“食不欲杂,杂则或有所犯,有所犯者,或有所伤,或当时虽无灾苦,积久为人

  • 风木之脏

    指肝脏。肝在五行中属木,在五气中属风,故称。《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体为筋,在脏为肝。”《临证指南医案·木乘土》:“肝为风木之脏,又为将军之官。”临床上肝阳易上亢化风,表现

  • 肝主升发

    肝气的一种作用。肝的功能正常时,如春天树木,充满生机,表现升发之象。但升发太过,则为肝阳上亢,反会出现头痛、眩晕等证候。

  • 病名。指精神躁狂失常的病证。出《灵枢·癫狂》。多因七情过度,五志化火,痰蒙心窍或因热盛邪入心包所致。症见发作刚暴,骂詈不避亲疏,甚者持刀持杖,登高而歌,弃衣而走,逾垣上屋,力大倍常;或多食,或卧不知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