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中华绣线梅

中华绣线梅

药材名称中华绣线梅

拼音Zhōnɡ Huá Xiù Xiàn Méi

来源药材基源:为蔷薇科植物中华绣线梅的全株。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Neillia sinensis Oliv.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1.中华绣线梅,灌木,高达2m。小枝圆柱形,无毛,幼时紫褐色,老时暗灰褐色。冬芽卵形,先端钝,微被短柔毛或近于无毛,红褐色。单叶互生;叶柄长7-15cm,微被毛或近于无毛;托叶线状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先端渐湖或急尖,全缘,长0.8-1cm,早落;叶片卵形至卵状长椭圆形,长5-11cm,宽3-6cm,先端长渐尖,基部圆形或近心形,稀宽楔形,边缘有重锯齿,常不规则分裂,两面无毛或在下面脉腑有柔毛。花两性;顶生总状花序,长4-9cm,花梗长3-10mm,无毛;花直径6-8mm;萼筒钟状,长1-1.2cm,外面无毛,内面被短柔毛;萼片5,三角形,先端尾尖,全缘,长3-4mm;花瓣5,倒卵形,长约3mm,宽约2mm,先端圆钝,淡粉红色;雄蕊10-15,花丝不等长,生于萼筒边缘,排成不规则的2轮;心皮1-2,子房先端有毛,花柱直立。蓇葖果长椭圆形,萼筒宿存,外被疏生长腺毛。花期5-6月,果期8-9月。

2.毛叶绣线梅,本种与中华绣线梅,本种与中华绣线梅很相似,惟小枝、叶柄和叶片下面都具有密毛,叶边缘分裂较深,花梗长(3-3mm)、萼筒(长8-9mm)较短。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1.生于海参拔1000-2500m的山坡、山谷或沟边杂木林中。

2.生于海参拔1000-2500m的山坡丛林中。

资源分布:1.分布于西南及陕西、甘肃、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等地。

2.分布于陕西、甘肃、湖北、四川、云南等地。

化学成分叶含山梨醇(sorbitol)及鞣质(tannin)。

性味味辛;性平

功能主治祛风解表;和中止泻。主感冒;泄泻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0-60g。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绵阳岩白菜

    《全国中草药汇编》:绵阳岩白菜药材名称绵阳岩白菜别名岩白菜来源苦苣苔科绵阳岩白菜Didissandra sinica Craib,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四川。性味甘、微苦,平。功能主治养阴清热,活血止痛

  • 洋鸭

    《中药大辞典》:洋鸭药材名称洋鸭拼音Yánɡ Yā别名麝香鸭、旱鸭(《生物学通报》(1):23,1956)出处《纲目拾遗》来源为鸭科动物麝鸭的肉。原形态体较家鸭健壮肥大,雄者更大。体形前尖后

  • 华东瘤足蕨

    药材名称华东瘤足蕨拼音Huá Dōnɡ Liú Zú Jué英文名all-grass of Japanese Plagiogyria出处始载于《中国植物分类学报》。来源药材基源:为瘤足蕨科植物华东瘤足

  • 蓬蘽

    《中药大辞典》:蓬蘽药材名称蓬蘽拼音Pénɡ Lěi别名陵蘽、阴蘽(《别录》),割田藨(《纲目,),寒藨(《医林纂要》)。出处《本经》来源为蔷薇科植物灰白毛莓的果实。秋季果熟时采收。性味甘酸

  • 豇豆

    《全国中草药汇编》:豇豆药材名称豇豆拼音Jiānɡ Dòu别名姜豆、长豆来源豆科豇豆Vigna sinensis (L.)Sav.,以种子、叶、果皮、根入药。生境分部全国各地。性味甘,平。功

  • 太阳海星

    药材名称太阳海星拼音Tài Yánɡ Hǎi Xīnɡ别名太阳鱼来源药材基源:为太阳海星科动物陶氏太阳海星的全体。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olaster dawsoni Verrill采收和储藏:夏、秋

  • 赪桐叶

    《中药大辞典》:赪桐叶药材名称赪桐叶拼音Chēnɡ Tónɡ Yè别名红蜻蜒叶(《中国药植图鉴》)出处《福建民间草药》来源为马鞭草科植物赪桐的叶。性味《福建民间草药》:"

  • 黑香柴

    药材名称黑香柴拼音Hēi Xiānɡ Chái来源药材基源:为杜鹃花科植物千里香杜鹃的枝叶及花。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hododendron thymifolium Maxim.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

  • 中华赛爵床

    药材名称中华赛爵床拼音Zhōnɡ Huá Sài Jué Chuánɡ别名杜根藤来源药材基源:为爵床科植物圆苞杜根藤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lophanoides chinensis (Ben

  • 长叶山竹子

    药材名称长叶山竹子拼音Chánɡ Yè Shān Zhú Zi英文名Bark of Kwangsi Garcinia别名广西长叶山竹子。出处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来源药材基源:为藤黄科植物长叶山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