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中气

中气

①泛指中焦脾胃之气和脾胃等脏腑对饮食的消化运输、升清降浊等生理功能。②指脾气脾气主升脾虚下陷发生脱肛子宫脱垂等病症,用补益中气的方法治疗,补益中气就是补脾和升提下陷的脾气。③运气术语。指中见之气。《素问·至真要大论》:“是故百病之起,有生于本者,有生于标者,有生于中气者。”《类经》:“中气,中见之气也。如少阳厥阴互为中气,阳明太阴互为中气,太阳少阴互为中气,以其相为表里,故其气互通也。”④病证名。类中风类型之一。即气中。《证治要诀》卷一:“中气因内伤气逆为病,痰湿昏塞,牙关紧急,但七情皆能使人中,因怒而中尤多。中气之状,大略与中风同,风与气亦自难辨。”

猜你喜欢

  • 外治法之一。把鲜药捣烂,或用干药碾末,加酒、蜜或醋之类调和,敷于肌肤局部,使药物在较长时间内发挥作用。例如痈疡初起,外用鲜蒲公英加红糖捣烂外敷;摔伤而关节筋肉疼痛,用鲜栀子及适量白面同捣,加酒混和敷伤

  • 产后疸症

    病名。见高淑濂《胎产方案》。多因产后气血更虚,风寒湿邪乘虚入胆,郁而化热,蕴蒸胆汁,泛溢肌肤,皮肤色黄,甚者目黄,尿黄如茶汁者,治宜加减阴疸汤(人参、柴胡、白芍、甘草、干姜、半夏、党参)。阳亏者加桂附

  • 阴崩

    病名。妇女阴中崩下为白色,古称之为阴崩。宋·齐仲甫《女科百问》四十二问:“受冷而白者,谓之阴崩。”多因感寒所致。宜用固经丸(炒艾叶、鹿角霜、伏龙肝、干姜,各等分,细末,鹿角胶溶合药面为小丸,每服三钱,

  • 鸡肫皮

    见《滇南本草》。为鸡内金之别名,详该条。

  • 赤疹

    病证名。出《临证指南》卷六。麻疹皮疹色红焮艳者,为赤疹。参见白疹、麻疹紫黑条。

  • 甘中黄

    见《现代实用中药》。即人中黄,详该条。

  • 林颐寿

    【介绍】:宋代医生。字褒世,号华阳处士。福建晋江人。生卒年代不详。博览经史,精于医药,救治甚多。

  • 风疹块

    病名。出《中医外科学讲义》(上海中医学院编)。即瘾疹,见该条。

  • 唇口瞤动

    证名。指口唇颤动而不能自制的症象。见《世医得效方》卷十七。《嵩崖尊生书》卷六:“唇瞤唇动不止也,属肝风。柴胡、防风、荆芥、山栀、薏苡、赤小豆、生甘草、当归。”《杂病源流犀烛·口齿舌病源流》:“有唇口瞤

  • 叶上花根

    见《云南中草药》。即叶上珠根,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