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方剂>五膈宽中散

五膈宽中散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五膈宽中散

药方名称五膈宽中散

处方白豆蔻(去皮)二两,甘草(炙)五两,木香三两,厚朴(去皮.生姜汁炙熟)一斤,缩砂仁丁香青皮(去白)、陈皮(去白),各四两。香附子(炒去毛)十六两。

炮制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因忧恚、寒热,动气伤神,致阴阳不和,腑脏生病,结于胸膈之间,遂成五膈之病。

一曰忧膈,胸中气结,津液不通,饮食不下,羸瘦短气;

二曰恚膈,心下实满,噫辄醋心,饮食不消,大小便不利;

三曰气膈,胸胁逆满,噎塞不通,噫闻食臭;

四曰寒膈,心腹胀满,咳嗽气逆,腹上苦冷雷鸣,绕脐痛,不能食肥;

五曰热膈,五心中热,口中烂生疮,四肢烦重,唇口干燥,身体或热,腰背疼痛,胸痹引背,不能多食。

及一切气疾,并皆治之。

用法用量每服二钱,入生姜二片,盐少许,沸汤点服,不计时。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三:五膈宽中散

药方名称五膈宽中散

别名宽中散(《世医得效方》卷三)。

处方白豆蔻(去皮)60克甘草(炙)150克木香90克厚朴(去皮,生姜汁炙熟)500克 缩砂仁丁香青皮(去白)陈皮(去白)各120克 香附子(炒,去毛)500克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五膈。一曰忧膈,胸中气结,津液不通,饮食不下,羸瘦短气;二曰恚膈,心下实满,噫辄醋心,饮食不消,大小便不利;三曰气膈,胸胁逆满,噎塞不通,噫闻食臭;四曰寒膈,心腹胀满,咳嗽气逆,腹上苦冷,雷鸣绕脐痛,不能食肥;五曰热膈,五心中热,口中烂生疮,四肢烦重,唇口干燥,身体或热,腰背疼痛,胸痹引背,不能多食。

用法用量每服6克,人生姜2片,盐少许,沸汤点服,不计时。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三

猜你喜欢

  • 降脂汤

    药方名称降脂汤处方丹参15克,首乌15克,黄精15克,泽泻15克,山楂15克。功能主治滋补肝肾。主肝肾阴虚。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摘录杨其廉方

  • 补肾腽肭脐丸

    药方名称补肾腽肭脐丸处方腽肭脐1两(微炙),补骨脂1两(微炒),牛膝3分(去苗),天雄1两(炮裂,去皮脐),白茯苓1两,桑螵蛸1两(微炙),楮实1两半(水淘去浮者,晒干,微炒),五味子1两,石斛1两(

  • 大豆煎

    《医心方》卷十引《经心录》:大豆煎药方名称大豆煎处方生桑根白皮(入土1尺者,细切)3升,大豆1斗。功能主治风水。用法用量以水6斗,煮取1斗,去滓;下生姜汁2升更煎,取汁4升,每服5合,日3夜1。以知为

  • 黄胖丸

    《名家方选》:黄胖丸药方名称黄胖丸处方铁砂10钱(醋煮后水洗),蕨粉10钱,硫黄8钱,枯矾2钱。制法上为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黄胖,上逆动气或下血,眩晕不能行步者。用法用量日服1-2钱半,

  • 麻黄甘草汤

    药方名称麻黄甘草汤处方麻黄1分,杏仁1分,桑白皮1分,甘草1分。功能主治定烦喘。主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1升,煮取4合,放温分减服。若脉数有热,以竹沥代水一半煎之。嗽或喉痛,加射干1分。摘录《伤寒

  • 紫草散

    药方名称紫草散处方钓藤钩子紫草茸各等分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治疮疹初生,才作赤点,毒气未得透出皮肤者。用法用量每服1.5~3克,用温酒调下,不拘时服。摘录《小儿药证直诀》卷下

  • 罗备金散

    药方名称罗备金散处方香附子4两(炒),当归尾1两2钱,五灵脂1两(炒)。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行气。主妇人血崩不止。用法用量每服5钱,空心醋汤调服。摘录《准绳·女科》卷一

  • 二霜膏

    药方名称二霜膏处方南硼砂1钱,蕤仁14粒(出油),姜霜末半钱,脑子少许。制法上为细末,用糖半两,研匀为膏。功能主治冷泪眼。用法用量铜箸点之。摘录《续本事》卷四

  • 抚芎汤

    《重订严氏济生方》:抚芎汤药方名称抚芎汤处方抚芎白术(略炒)橘红各30克 炙甘草15克制法上药哎咀。功能主治治湿流关节,臂疼手重,不可俯仰,或自汗头眩,痰逆恶心。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230毫升,加

  • 花曲散

    药方名称花曲散处方红花(炒)、神曲(炒)。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臂痛。用法用量酒调下。摘录《赤水玄珠》卷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