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骨
即毖骨。详该条。
即毖骨。详该条。
和法之一。治疗肝气犯脾、肝脾不和的方法。症见胁胀或痛、肠鸣、大便稀薄、性情急躁、食欲不振,舌苔薄白,脉弦细等。可用逍遥散。
【介绍】:见卢万钟条。
即舌之尖端。《辨舌指南》第一编第一章:“舌尖,内应心。”
【介绍】:宋代僧人。与苏东坡交往,通晓炼丹术。
《太平圣惠方》卷八十三方。白藓皮、防风、犀角、黄芩、知母、沙参、人参各五钱,炙甘草一两。为细末,每服一钱,水煎服。治小儿心肺风热壅滞,胸膈不利。
【介绍】:唐代医生。撰有《玄感传尸方》1卷。已佚。
①天象之一。指青色的云气。《素问·五运行大论》:“苍天之气,经于危室柳鬼。”谓青色的云气,横亘在危室二宿和柳鬼二宿之间。②即天空。《素问·生气通天论》:“苍天之气清净,则志意治。”张志聪注:“天色深玄
病名。指头顶部骨损伤。见《医宗金鉴》卷八十八。证治详见脑骨伤条。
药名。见《本草原始》。妇女初潮的月经名金铅,旧时用以入药,现已不用。
【介绍】:南北朝时期北魏医生。僧人。一作昙峦,雁门(今山西代县)人。撰有《调气治疗方》一卷、《疗百病杂丸方》三卷,均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