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见《世医得效方》卷三。又称中暑眩晕。详该条。
【介绍】:唐外科医生。约八世纪时遇高人授予《发背方》,有效验,却以之卖弄求利。后于九江为虎所食。驿吏在其囊中得《发背方》真本,由太原王昇之写以传世。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二。形圆而小,疮口内有油者。治同疔疮。
补益人体气血阴阳不足的治法。同补法。详该条。
本义形容星光暗弱。焞焞指耳听不聪。参见浑浑焞焞条。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八方。吴茱萸一两三分,白术五两一分,猪膏五两,宿姜汁八两。前二味为末,纳姜汁、猪膏中,煎成胶饴,每服一大匙,食前温酒调下。治脾劳虚寒,气胀咽满,食下不通,噫宿食臭。
出《素问·本病论》。即上丹田。见该条。
①《证治准绳·幼科》集七方。山楂肉三两,石碱三钱,半夏一两,阿魏半两。阿魏醋浸,余药为末和丸,白开水送下。治小儿食积、肉积,腹中胀满。②《杂病源流犀烛·六淫门》卷十四方。阿魏(醋化)、山楂各一两,黄连
①出《本草图经》。为莲子心之别名。②出《名医别录》。为野菊之别名。各详该条。
见《浙江民间常用草药》。为铁苋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