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天宝本草》。为苹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江天览《妇女病自疗法》:“一名产痿,系冲任血虚,心脾失养,故宗筋放弛,不能束骨而利机关,四肢萎弱无力。治宜活血祛风,若以降火滋阴,破气破血为治,则荣卫俱伤,终身莫挽。”方用《沈氏尊生书》血风汤。
①病因六淫之一。为冬令主气。属阴邪,易伤阳气。寒气侵人,阻滞气血活动,成为痛证原因之一。《素问·痹论》:“痛者,寒气多也,有寒故痛也。”②八纲辨证之一。乃是病证的一种基本属性或类型,包括外寒、内寒等证
①鼻柱骨之别名。详鼻条。②经穴名。代号BL10。出《灵枢·本输》。属足太阳膀胱经。位于项部,斜方肌外缘之后发际凹陷中,约当后发际正中旁开1.3寸处。布有枕大神经干和枕动、静脉干。主治头痛,项强,目赤痛
书名。又名《万氏秘传片玉痘疹》。13卷。明·万全撰。约撰于16世纪中期。本书专论痘疹。卷1~2为痘疹碎金赋及痘疹西江月二赋;卷3~4为痘疹始终验方及歌;卷5~12为痘疹总论,并分论发热、见形、起发、成
见《中药材手册》。为巴戟天之别名,详该条。
古人总结产后调养的四件注意事项。出清·袁于江《生生宝录》。一曰静,二曰淡(咸伤肾后而绝产,酸伤肝行步艰难,煎炒厚味伤脾),三曰乐(乐则血气易和),四曰坐(使血不上攻)。
指阴茎或者性机能。如“阳事不举”、“阳事衰弱”。
综合性医书。6卷。清·程履新撰于1683年。本书有论有方,以方为主。卷1论述古医书,诊治要则、用药机要等;卷2~6分科、分门、分证记述方剂,以内科杂病方论为主,兼有五官,妇科,儿科,外科病证。每证列病
【介绍】:见孙纵添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