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金镜录
见敖氏伤寒金镜录条。
见敖氏伤寒金镜录条。
病证名。指齿衄之因于虚火者。《医门补要》卷上:“病后中虚,使脾不统血,无根之火,逼血上涌牙缝而出,脉虚弦,用六味汤加肉桂三分,引火下降。误与苦寒制火,反大涌出,不治。若胃经实火,口臭脉数有力,宜投犀角
即胃。《难经·三十五难》:“小肠谓赤肠,大肠谓白肠,胆者谓青肠,胃者谓黄肠,膀胱者谓黑肠。”是以五脏所属的五色,分配五腑而得名。
病证名。小儿肺气通于鼻,气为阳。若气受风寒,停滞鼻间,则成鼻塞。治法:用通关膏敷囟,消风散煎服(《证治准绳》)。
病名。出《外科正宗》卷二。即脑疽,见该条。
【介绍】:清代医家。浙江钱塘人。编有《疟苑》一书。
见《药材资料汇编》。为雄黄之处方名,详该条。
见《现代实用中药》。为盐麸子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清代医家。字继宣。虞山(今江苏常熟)人。长于喉痧证,著有《疫痧草》(1801年)一书。
见相侮条。
见《本草纲目》。为鸦片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