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名。指热积于内所致的胃脘痛。《症因脉治》卷一:“七情六欲之火,时动于中、膏粱炙煿之热,日积于内,热久成燥,积热之痛作矣。……时作时止,口渴唇燥,痛则多汗,栀连清胃汤,有下症,神芎丸。”《寿世保元·心
见萧步丹《岭南采药录》。为巴豆之别名,详该条。
见《本草纲目》。为无患子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清代医家。字鉴泉,号师朗。歙县(今安徽歙县)人。采集前人关于虚劳病的论述。编成《不居集》(1739年),是论述虚劳病较详备的专书。
即栀子生姜豉汤,见该条。
书名。清·倪涵初手定。撰年不详。倪氏对疟疾、痢疾各拟三方,介绍其适应症及加减用法,处方平易有效。对于痢疾治法,提出忌温补、忌大下、忌发汗、忌分利四忌。本书后刊入《济世专门编》中。
出《灵枢·经脉》。即足阳明胃经。详该条。
病名。为有头疽生于天柱骨者。出《疡医准绳》卷三。证治同有头疽。
见《现代实用中药》。为海龙之别名,详该条。
见助道方服药须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