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四川中药志》。为辟汗草之别名,详该条。
《温病条辨》卷三方。生香附、旋覆花(绢包)、苏子霜、茯苓各三钱,陈皮二钱,半夏、薏苡仁各五钱。水煎,分三次服。治伏暑湿温胁痛,或咳或不咳,无寒但潮热,或寒热如疟者。若腹满加厚朴;痛甚加降香末。
见《本草纲目》。为石菖蒲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见康维恂《眼科菁华录》卷上。即风牵睑出,详该条。
见《药材学》。为饴糖之别名,详该条。
【生卒】:十九世纪中叶【介绍】:清末医家。字少廉,又字绍溪。广东南海人。出身世医,自幼从父学医,奋力研读自《内经》、《难经》以下多种医书及有关文献,包括当时传入之西医书,并曾到西医院观看人体解剖。积多
即腋窝。详该条。
见《湖南药物志》。为鹿茸草之别名,详该条。
见《湖南药物志》。即枫柳皮,详该条。
《杂病源流犀烛》卷廿二:“俗云眼大头为内眦。”详内眦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