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方剂>十灰散

十灰散

出《修月鲁股经后录》引《十药神书》(录自《医方类聚》卷一五○):十灰散

药方名称十灰散

处方大蓟小蓟柏叶荷叶茅根 茜根大黄山栀牡丹皮棕榈皮各等分

功能主治凉血止血。治劳证呕血、吐血、咯血、嗽血。

用法用量上药烧灰存性,研极细,用纸包之,以碗盖地上一夕,出火毒。用时先将白藕捣碎绞汁,或萝卜汁磨真京墨半碗,调灰15克,食后服下。

备注方中大蓟小蓟荷叶茜草白茅根均能凉血止血;棕榈皮、侧柏叶性兼收涩,长于止血;由于治证属肝胃火盛,血热妄行,故于凉血止血药中,又配用桅子清泻肝胆之火;大黄导热下行,折其上逆之势;丹皮与大黄同用,降火之中含散瘀之品,可使血止而不留瘀;且本方烧炭存性使用,则止血作用更着;以藕汁或萝卜汁磨京墨调服,亦旨在增强凉血之功。

摘录出《修月鲁股经后录》引《十药神书》(录自《医方类聚》卷一五○)

医学心悟》卷三:十灰散

药方名称十灰散

处方大蓟小蓟茅根 茜根 老丝瓜山栀蒲黄荷叶大黄乱发

制法上药烧灰存性。

功能主治祛瘀生新,止血。治暴吐血、或吐血而兼有瘀血者。

用法用量每服6~9克,藕汤调下。

摘录医学心悟》卷三

猜你喜欢

  • 加味紫金丹

    药方名称加味紫金丹处方信砒5分(研细,水飞如粉),淡豆豉(晒干研末)1两5钱,麻黄(去节)4钱,当门子4分。制法上为极细末,和匀,真绿豆粉捣和为丸,如芥菜子大。功能主治速通内闭。主哮证,外内皆寒者。用

  • 黄芩泻白散

    《症因脉治》卷四:黄芩泻白散药方名称黄芩泻白散处方黄芩桑白皮地骨皮甘草功能主治泻肺热,利小便。治肺经有热,喘咳面肿,气逆胸满,小便不利。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症因脉治》卷四《症因脉治》卷一:黄芩泻白散

  • 含元散

    药方名称含元散别名含元丹处方绿豆、赤豆、黑豆。功能主治定喘。主用法用量加灯心煎汁,磨沉香服。摘录《痘疹仁端录》卷九

  • 蠲毒散

    药方名称蠲毒散处方大南星1两,贝母3分,白芷半两,赤小豆半两,直僵蚕(焙)半两,雄黄2钱(研)。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去风排脓。主痈疽肿毒,未结或已结者。用法用量初用醋调敷,后用蜜水调敷。摘录《直指》

  • 乌梅汤

    药方名称乌梅汤处方白梅(二十九枚)檀香(三两)甘草(四两) 盐(五两)炮制上为细末。功能主治治中热,五心烦燥,霍乱呕吐,口干烦渴,津液不通。用法用量每服二钱,入生姜五片,青竹叶七片,粳米百粒,水煎服。

  • 京红粉软膏

    药方名称京红粉软膏处方京红粉1两5钱,利马锥5钱,凡士林8两。功能主治杀虫止痒,软坚脱皮,化腐生肌。主牛皮癣静止期(血燥型白疕),胼胝,神经性皮炎(顽癣),痈疽溃后腐肉未脱之疮面。用法用量外敷患处。注

  • 蟾蜍煎丸

    药方名称蟾蜍煎丸处方干蟾(大者)5个(细锉,用醇酒5升,文火煎烂,去骨研,滤去滓,入蜜4两,银器内重汤熬成稠膏),胡黄连2两,黄连(去须)2两,白芜荑仁(炒)2两,麝香(研)半两。制法上5味,捣研4味

  • 鹤虱槟榔汤

    药方名称鹤虱槟榔汤处方鹤虱2两(小儿用1两),槟榔2-7枚。功能主治猬心痛。用法用量以猪肉汁6升,煮槟榔取3升,去滓,纳鹤虱末,先夜不食,明旦空腹顿服之。须臾病下及吐水,永愈。注意忌生冷,酢7日。摘录

  • 安魂汤

    《医学衷中参西录》上册:安魂汤药方名称安魂汤处方龙眼肉18克酸枣仁(炒捣)12克 生龙骨(捣末)15克 生牡蛎(捣末)15克 清半夏9克茯苓片9克 生赭石(轧细)12克功能主治心中气血虚损,兼心下停有

  • 倍术圆

    药方名称倍术圆处方干姜(炮)、肉桂(去粗皮),各半斤;白术一斤。炮制上三味捣筛,蜜和圆,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治五饮酒癖;一曰留饮,停水在心下;二曰饮,水在两胁下;三曰痰饮,水在胃中;四曰溢饮,水溢在膈